执业医师每日一练
2021-8-2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1.痛风是由哪种物质代谢增加所引起的疾病
A.草酸盐
B.蛋白质
C.磷酸钙
D.糖
E.嘌呤
2.下列关于痛风说法非正确的是
A.痛风的金标准是血尿酸升髙
B.痛风石是痛风的特征性表现
C.急性关节炎期秋水仙碱治疗后,关节症状缓解
D.慢性期主要表现为痛风石及慢性关节炎
E.血尿酸>μmol/L可诊断为髙尿酸血症
.需要采取低嘌呤饮食治疗的疾病是
A.苯丙酮尿症
B.急性肾小球肾炎
C.乙肝后肝硬化
D.类风湿性关节炎
E.高尿酸血症
4.痛风时尿沉渣结晶为
A.胆红素结晶
B.络氨酸
C.尿酸盐结晶
D.草酸盐结晶
E.磷酸盐结晶
5.在痛风者急性关节炎期哪个部位最常出现单个关节出现红肿、热痛
A.踝关节
B.膝关节
C.肘关节
D.腰椎关节
E.趾关节
6.男,50岁。吃海鲜后夜间突发左足第1跖趾关节剧烈疼痛1天。查体:关节局部红肿,压痛明显。既往无类似发作。化验:血尿酸mmol/L。目前最主要的治疗药物是
A.苯溴马隆
B.别嘌醇
C.抗生素
D.非甾体抗炎药
E.甲氨蝶呤
7.男,72岁。发作性关节肿痛2年。查体:左膝关节红肿、压痛,浮髌试验阳性。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45mm/h,血尿酸增高。最可能的诊断是
A.类风湿关节炎
B.感染性关节炎
C.银屑病关节炎
D.反应性关节炎
E.痛风关节炎
8.下列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描述不正确的是
A.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及沉积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的主要机制
B.补体C升高
C.几乎所有患者的肾组织均有病理变化
D.约80%的病人在病程中有皮肤损害
E.抗Sm抗体特异性高达99%
9.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最有价值的自身抗体是
A.ANA
B.抗SSB抗体
C.抗RNP抗体
D.抗SSA抗体
E.抗dsDNA抗体
10.关于SLE免疫抑制剂治疗,下列哪项不正确
A.重症狼疮辅以环磷酰胺冲击,效果佳
B.环磷酰胺冲击治疗中如血白细胞<4×l09/L,则停用
C.环磷酰胺冲击治疗时应予水化,以减少出血性膀胱炎
D.糖皮质激素最常用
E.白细胞下降是免疫抑制剂的最常见不良反应
下滑查看答案1.痛风是由哪种物质代谢增加所引起的疾病
A.草酸盐
B.蛋白质
C.磷酸钙
D.糖
E.嘌呤
E
痛风是由于嘌呤生物合成代谢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使血中尿酸升高所致的代谢性疾病。
2.下列关于痛风说法非正确的是
A.痛风的金标准是血尿酸升髙
B.痛风石是痛风的特征性表现
C.急性关节炎期秋水仙碱治疗后,关节症状缓解
D.慢性期主要表现为痛风石及慢性关节炎
E.血尿酸>μmol/L可诊断为髙尿酸血症
A
关节腔穿刺获得的滑液或者关节镜下获得的滑膜组织或痛风石标本,经偏振光镜显微镜发现呈针形的尿酸盐结晶是痛风诊断的金标准,急性关节炎期部分患者血尿酸水平正常。
.需要采取低嘌呤饮食治疗的疾病是
A.苯丙酮尿症
B.急性肾小球肾炎
C.乙肝后肝硬化
D.类风湿性关节炎
E.高尿酸血症
E
低嘌呤饮食是指要减少嘌呤的合成。高嘌呤食物会促成髙量的尿酸。因此,高尿酸血症患者应避免富含嘌呤的食物,这类食物包括动物的高蛋白产品:鱼、内脏、(脑、心、肝、肾)、肉汁、沙丁鱼、贻贝;低嘌呤饮食适用于急性痛风、慢性痛风、髙尿酸血症、尿酸结石患者。
4.痛风时尿沉渣结晶为
A.胆红素结晶
B.络氨酸
C.尿酸盐结晶
D.草酸盐结晶
E.磷酸盐结晶
C
痛风时尿沉渣结晶为尿酸盐结晶。
5.在痛风者急性关节炎期哪个部位最常出现单个关节出现红肿、热痛
A.踝关节
B.膝关节
C.肘关节
D.腰椎关节
E.趾关节
E
痛风急性关节炎期多在午夜或清晨突然起病,疼痛剧烈,单侧第一跖趾关节最常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其次为踝、膝、腕、手指、肘关节。肩、髋、脊柱和颞颌等关节少受累,可同时累及多个关节,表现为多关节炎。部分患者可有发热、寒战、头痛、心悸和恶心等全身症状。
6.男,50岁。吃海鲜后夜间突发左足第1跖趾关节剧烈疼痛1天。查体:关节局部红肿,压痛明显。既往无类似发作。化验:血尿酸mmol/L。目前最主要的治疗药物是
A.苯溴马隆
B.别嘌醇
C.抗生素
D.非甾体抗炎药
E.甲氨蝶呤
D
本患者发病有明显诱因,短时间内出现单翻第1跖趾关节剧烈疼痛,且伴有血尿酸增高,因此初步诊断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伴高尿酸血症。对于急性痛风关节炎的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秋水仙碱(因其药物毒性现已少用)。急性发作期不进行降尿酸治疗,以免引起血尿酸波动,导致发作时间延长或再次发作。本题A、B均为降尿酸药物,因此目前最主要治疗药物为非甾体抗炎药。
7.男,72岁。发作性关节肿痛2年。查体:左膝关节红肿、压痛,浮髌试验阳性。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45mm/h,血尿酸增高。最可能的诊断是
A.类风湿关节炎
B.感染性关节炎
C.银屑病关节炎
D.反应性关节炎
E.痛风关节炎
E
A类风湿关节炎青中年女性多见,主要以滑膜炎症和关节结构破坏为主,最常受累关节为四肢近端小关节,呈对称性,晨僵明显,血尿酸不高,类风湿因子阳性;B感染性关节炎是由来源于滑膜或关节周围组织的细菌、真菌或病毒引起的炎症,血尿酸不高;C银屑病关节炎可表现为急性痛风样发作,大趾受累和尿酸升高,对秋水仙碱治疗反应良好。本病与痛风的鉴别点是关节积液中无双折射性尿酸盐结晶。D反应性关节炎的典型特征是主要累及下肢的非对称性少关节炎,膝、踝、跖趾关节最常受累,血尿酸不高;E痛风性关节炎关节液中有特异性尿酸盐结晶,偏振光显微镜下可见双折光的针形尿酸盐结晶。
8.下列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描述不正确的是
A.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及沉积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的主要机制
B.补体C升高
C.几乎所有患者的肾组织均有病理变化
D.约80%的病人在病程中有皮肤损害
E.抗Sm抗体特异性高达99%
B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常有补体C降低,提示狼疮活动,阳性率约80%。
9.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最有价值的自身抗体是
A.ANA
B.抗SSB抗体
C.抗RNP抗体
D.抗SSA抗体
E.抗dsDNA抗体
E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抗核抗体谱包括:①抗核抗体(ANA),用于结缔组织病的筛查。②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与SLE疾病活动性相关。③抗ENA抗体谱,包括抗Sm抗体,是SLE标记性抗体,特异性达99%,但与疾病活动无关;抗RNP抗体,与SLE的雷诺现象和肌炎有关;抗SSA抗体,与SLE的皮肤病变及光过敏有关;抗SSB抗体,与干燥综合征有关;抗rRNP抗体,提示NP-SLE或其他重要脏器损伤。
10.关于SLE免疫抑制剂治疗,下列哪项不正确
A.重症狼疮辅以环磷酰胺冲击,效果佳
B.环磷酰胺冲击治疗中如血白细胞<4×l09/L,则停用
C.环磷酰胺冲击治疗时应予水化,以减少出血性膀胱炎
D.糖皮质激素最常用
E.白细胞下降是免疫抑制剂的最常见不良反应
A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体内可以查到多种自身抗体,对SLE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抗SSA抗体见于继发SLE的干燥综合征(即继发性干燥综合征)、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抗磷脂抗体见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习惯性流产):抗RNP抗体与SLE的雷诺现象和肌炎相关。抗组蛋白抗体属于抗核抗体,几乎见于所有SLE患者,缺乏特异性。
1.益气托毒法的常用方剂是
A.透脓散
B.仙方活命饮
C.黄连解毒汤
D.托里消毒散
E.清肝解郁汤
2.疮疡的半阴半阳证应选用的外用药物是
A.冲和膏
B.太乙膏
C.阳和解凝膏
D.咬头膏
E.玉露膏
.具有腐蚀性的膏药是
A.千捶膏
B.太乙膏
C.咬头膏
D.阳和解凝膏
E.红油膏
4.治疗体表脓肿,实施切开引流的有利时机是
A.肿疡初起
B.肿疡溃后
C.脓肿肿疡出现透脓点
D.肿疡肉芽暗红
E.脓肿周围肿硬
5.下列各项中,不宜采用垫棉法治疗的是
A.溃疡脓出不畅有袋脓
B.疮孔窦道形成脓水不易排出
C.急性炎症红肿热痛
D.溃疡脓腐已尽,皮肉一时不能黏合
E.腋窝疮疡溃后
6.疮疡不包括的疾病是
A.无头疽
B.有头疽
C.发
D.流注
E.失荣
7.疖的治疗方法,以下列哪项为主
A.散风清热
B.泻火解毒
C.凉血活血
D.清热解毒
E.和营解毒
8.蝼蛄疖的临床特点不包括
A.根脚坚硬
B.疮大如梅李
C.疖中心有脓头
D.日久头皮窜空
E.多发于儿童头部
9.辨别蛇头疔成脓与否,用什么方法最为可行
A.痛剧而呈搏动性者
B.应指验脓法
C.穿刺验脓法
D.痛甚脉数者
E.透光验脓法
10.流注的好发部位是
A.头面部
B.骨关节
C.四肢躯干的肌肉深部
D.项后部
E.手足部
下滑查看答案1.益气托毒法的常用方剂是
A.透脓散
B.仙方活命饮
C.黄连解毒汤
D.托里消毒散
E.清肝解郁汤
答案:D
解析:益气托毒法适于毒势盛,而正气虚,不能托毒外出者,疮形平塌,根盘散漫,难溃难腐,可用托里消毒散治疗。选项D正确当选。
2.疮疡的半阴半阳证应选用的外用药物是
A.冲和膏
B.太乙膏
C.阳和解凝膏
D.咬头膏
E.玉露膏
答案:A
冲和膏适用于半阴半阳证;太乙膏性偏清凉,适用于阳证疮疡,为肿疡、溃疡通用方;阳和解凝膏性偏温热,适用于阴证疮疡未溃者;咬头膏具有腐蚀性,功能蚀破疮头,适用于肿疡脓成,不能自破,以及患者不愿接受手术切开排脓者;玉露膏适用于阳证疮疡。选项A正确当选。
.具有腐蚀性的膏药是
A.千捶膏
B.太乙膏
C.咬头膏
D.阳和解凝膏
E.红油膏
答案:C
咬头膏具有腐蚀性,功能蚀破疮头,适用于肿疡脓成,不能自破,以及患者不愿接受手术切开排脓者。选项C正确当选。
4.治疗体表脓肿,实施切开引流的有利时机是
A.肿疡初起
B.肿疡溃后
C.脓肿肿疡出现透脓点
D.肿疡肉芽暗红
E.脓肿周围肿硬
答案:C
当肿疡成脓之后,脓肿中央出现透脓点(脓腔中央最软的一点),即为脓已成熟,此时予以切开最为适宜。切口位置应以便于引流为原则,选择脓腔最低点或最薄弱处进刀。选项C正确当选。
5.下列各项中,不宜采用垫棉法治疗的是
A.溃疡脓出不畅有袋脓
B.疮孔窦道形成脓水不易排出
C.急性炎症红肿热痛
D.溃疡脓腐已尽,皮肉一时不能黏合
E.腋窝疮疡溃后
答案:C
垫棉法适用于溃疡脓出不畅有袋脓者;或疮孔窦道形成脓水不易排尽者;或溃疡脓腐已尽,新肉已生,但皮肉一时不能黏合者。垫棉法在急性炎症红肿热痛尚未消退时不可应用,否则有促使炎症扩散之弊。应用本法期间若出现发热、局部疼痛加重者,则应立即终止使用,采取相应措施。选项C正确当选。
6.疮疡不包括的疾病是
A.无头疽
B.有头疽
C.发
D.流注
E.失荣
答案:E
疮疡是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一切体表化脓感染性疾病的总称,包括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无头疽是发生于骨与关节间的急、慢性化脓性疾病的统称;有头疽是发生于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发是病变范围较痈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蜂窝组织炎;流注是发于肌肉深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而失荣是发于颈部及耳之前后的岩肿。选项E正确当选。
7.疖的治疗方法,以下列哪项为主
A.散风清热
B.泻火解毒
C.凉血活血
D.清热解毒
E.和营解毒
答案:D
疖的治疗方法以清热解毒为主。选项D正确当选。
8.蝼蛄疖的临床特点不包括
A.根脚坚硬
B.疮大如梅李
C.疖中心有脓头
D.日久头皮窜空
E.多发于儿童头部
答案:C
蝼蛄疖多发于儿童头部。临床常见两种类型。一种是坚硬型,疮形肿势虽小,但根脚坚硬,溃破出脓而坚硬不退,疮口愈合后还会复发,常为一处未愈,他处又生。一种是多发型,疮大如梅李,相联三五枚,溃破脓出而不易愈合,日久头皮窜空,如蝼蛄串穴之状。病久可损及颅骨,如以探针或药线探之,可触及粗糙的骨质。选项C正确当选。
9.辨别蛇头疔成脓与否,用什么方法最为可行
A.痛剧而呈搏动性者
B.应指验脓法
C.穿刺验脓法
D.痛甚脉数者
E.透光验脓法
答案:E
透光验脓法:医生用左手遮着患指(趾),同时用右手把手电筒放在患指(趾)下面,对准患指(趾)照射,然后注意观察指(趾)部上面,如见深黑色的阴影为有脓。不同部位的脓液积聚,则其阴影可在不同的部位显现,如蛇头疔、甲根后的脓液积聚,可在指甲根部见到轻度的遮暗;蛇头疔脓液在骨膜部,则沿指骨的行程有增强的阴影,而周围则清晰;在骨部的沿着骨有黑色遮暗,并在感染区有明显的轮廓。选项E正确当选。
10.流注的好发部位是
A.头面部
B.骨关节
C.四肢躯干的肌肉深部
D.项后部
E.手足部
答案:C
流注是指发于肌肉深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特点是好发于四肢躯干肌肉丰厚处的深部,发病急骤,局部漫肿疼痛,皮色如常,容易走窜,常见此处未愈,他处又起。选项C正确当选。
1.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局限在机体的某些部位,但机体免疫功能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一旦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可发病。此种表现属于
A.病原携带状态
B.潜伏性感染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机会性感染
2.下列各项,不属病原体致病因素的是
A.吞噬
B.毒力
C.数量
D.变异性
E.侵袭力
.复发是指
A.在轧染某种病原体基础上再次感染一种病原体
B.传染病患者进人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潜伏于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发热等初发症状再度出现
C.传染病患者在恢复期,体温未稳定下降至正常,又再度升高
D.人体同时感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
E.传染病痊愈以后再次发病
4.传染病病原学诊断的“金指标”是A.血常规检查
B.大便常规检查
C.分子杂交技术
D.聚合酶链反应
E.病原体分离培养
5.下列传染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要求,不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是
A.AIDS
B.SARS
C.肺炭疽
D.鼠疫
E.霍乱
6.对于各种传染病,切断传播途径通常是起主导作用的预防措施,不包括A.严密隔离
B.预防性消毒
C.终末消毒
D.血液-体液隔离
E.接种疫苗
7.下列各项,可降低人群易感性的是
A.新生儿增加
B.非流行区人口迁人
C.免疫人口死亡等
D.新的传染病出现或传入
E.接种疫苗
8.根据演变过程,一般将急性传染病分为
A.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
B.初期、极期、恢复期
C.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D.体温上升期、极期、体温下降期
E.早期、中期、晚期
9.以下属于经消化道传播的传染病是
A.鼠疫
B.猩红热
C.肺结核
D.霍乱
E.流行性乙型脑炎
10.流行病学资料在传染病的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内容不包括
A.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B.传染病的地区分布
C.传染病的人群分布
D.传染病的时间分布
E.传染病的接触史、预防接种史
下滑查看答案1.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局限在机体的某些部位,但机体免疫功能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一旦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可发病。此种表现属于
A.病原携带状态
B.潜伏性感染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机会性感染
答案:B
解析:潜伏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某些部位后,机体免疫系统将病原体局限化,但又不能清除病原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潜伏的病原体才引起显性感染。
2.下列各项,不属病原体致病因素的是
A.吞噬
B.毒力
C.数量
D.变异性
E.侵袭力
答案:A
病原体致病因素包括侵袭力、毒力、数量、变异性。选项A正确当选。
.复发是指
A.在轧染某种病原体基础上再次感染一种病原体
B.传染病患者进人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潜伏于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发热等初发症状再度出现
C.传染病患者在恢复期,体温未稳定下降至正常,又再度升高
D.人体同时感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
E.传染病痊愈以后再次发病
答案:B
解析:有些传染病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潜伏于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使发热等初发症状再度出现,称为复发
4.传染病病原学诊断的“金指标”是A.血常规检查
B.大便常规检查
C.分子杂交技术
D.聚合酶链反应
E.病原体分离培养
答案:E
病原体的直接检出或分离培养是传染病病原学诊断的“金指标”。选项E正确当选。
5.下列传染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要求,不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是
A.AIDS
B.SARS
C.肺炭疽
D.鼠疫
E.霍乱
答案:A
解析:甲类传染病属强制管理传染病,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和脊髓灰质炎等按甲类传染病报告和管理。
6.对于各种传染病,切断传播途径通常是起主导作用的预防措施,不包括A.严密隔离
B.预防性消毒
C.终末消毒
D.血液-体液隔离
E.接种疫苗
答案:E
对于各种传染病,尤其是消化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切断传播途径通常是起主导作用的预防措施。其主要措施包括隔离和消毒。选项E正确当选。
7.下列各项,可降低人群易感性的是
A.新生儿增加
B.非流行区人口迁人
C.免疫人口死亡等
D.新的传染病出现或传入
E.接种疫苗
答案:E
解析:降低人群易感性的因素:①对易感人群按免疫程序实施计划免疫及必要时强化免疫接种,是降低人群易感性最重要的措施。人工自动免疫干预,可以阻止传染病的周期性流行,甚至可以消灭该传染病(如天花)。②传染病流行或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加,在传染病流行后的一段时间内,人群对该病易感性降低。
8.根据演变过程,一般将急性传染病分为
A.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
B.初期、极期、恢复期
C.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D.体温上升期、极期、体温下降期
E.早期、中期、晚期
答案:C
解析: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具有一定的阶段性,通常分为四期: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器,恢复期。
9.以下属于经消化道传播的传染病是
A.鼠疫
B.猩红热
C.肺结核
D.霍乱
E.流行性乙型脑炎
答案:D
解析:消化道传播被病原体污染的食物、水源或食具,在易患者进食时获得感染,如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和一些寄生虫病(钩虫病、蛔虫病等)。食物传播可造成流行,水源传播可形成暴发或流行。
10.流行病学资料在传染病的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内容不包括
A.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B.传染病的地区分布
C.传染病的人群分布
D.传染病的时间分布
E.传染病的接触史、预防接种史
答案:A
解析:流行病学资料在传染病的诊断中占重要地位,包括:①传染病的地区分布:有些传染病局限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如黑热病、血吸虫病;有些传染病可由一些特定的动物为传染源或传播媒介,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传染给人或家畜。②传染病的时间分布:不少传染病的发生有较强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如流行性乙型脑炎好发于夏、秋季。③传染病的人群分布:许多传染病的发生与年龄、性别、职业有密切关系,如百日咳和猩红热多发于1?5岁儿童,林业工人易被蚊虫叮咬而感染虫媒传播传染病(如森林脑炎、莱姆病等)。此外,了解传染病的接触史、预防接种史,也有助于建立诊断。
1.心衰一般治疗措施包括()。
A.维持水盐平衡
B.适当运动
C.积极控制心律失常
D.避免使用负性肌力药
E.以上均是
2.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症状加重的最常见诱因是()。
A.过度劳累
B.摄入液体过多
C.心肌缺血
D.室性期前收缩
E.呼吸道感染
.慢性心功能不全病最常见的诱因是()。
A.肺动脉栓塞、心律失常
B.感染
C.妊娠、感染
D.贫血、心律失常
E.输液过量、过快
4.哌唑嗪的不良反应可表现为()。
A.低血钾
B.消化性溃疡
C.水、钠潴留
D.粒细胞减少
E.体位性低血压
5.引起左心室后负荷增高的主要因素是()。
A.肺循环高压
B.体循环高压
C.回心血量增加
D.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E.血细胞比容增大
6.慢性心力衰竭时推荐使用的β受体阻滞剂是()。
A.所有已上市的β受体阻滞剂
B.美托洛尔
C.阿替洛尔
D.普萘洛尔
E.吲哚洛尔
7.对未经治疗的患者,以下检查项目,哪项结果正常时最有助于排除心力衰竭()。
A.心电图
B.胸部X线检查
C.冠状动脉造影
D.血浆心钠肽水平
E.血浆肌钙蛋白水平
8.关于无症状性心衰,下列哪项正确()。
A.左室已有功能下降,LVEF<50%,有神经内分泌激活
B.左室已有功能下降,LVEF>50%,有神经内分泌激活
C.左室已有功能下降,LVEF<50%,无神经内分泌激活
D.左室已有功能下降,LVEF>50%,无神经内分泌激活
E.此为一短暂的代偿过程
9.右心衰竭体循环瘀血的表现是()。
A.端坐呼吸
B.心源性哮喘
C.劳力性呼吸困难
D.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
E.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
10.Killip分级,心功能Ⅱ级指()。
A.未闻及肺部啰音和第三心音
B.肺部有啰音,但啰音的范围小于1/2肺野
C.肺部有啰音,且啰音的范围大于1/2肺野
D.肺部可闻及散在的哮鸣音
E.血压<70/40mmHg
下滑查看答案1.心衰一般治疗措施包括()。
A.维持水盐平衡
B.适当运动
C.积极控制心律失常
D.避免使用负性肌力药
E.以上均是
E
一般措施:①维持水盐平衡。②适当运动。③积极控制心律失常,房颤高危患者须抗凝治疗。④冠心病患者有适应证的进行血运重建。⑤避使用负性肌力药。
2.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症状加重的最常见诱因是()。
A.过度劳累
B.摄入液体过多
C.心肌缺血
D.室性期前收缩
E.呼吸道感染
E
慢性心力衰竭的急性发作常与诱发因素有关,包括感染为常见诱因,呼吸道感染居首位,特别是肺部感染、心律失常、肺栓塞、劳力过度、妊娠和分娩、贫血与出血,其他主要包括输血输液过多或过快,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洋地黄过量,利尿过度,心脏抑制药物和抗心律失常药物及皮质激素类药物引起水钠潴留等。其中,感染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E对),故本题选E。
.慢性心功能不全病最常见的诱因是()。
A.肺动脉栓塞、心律失常
B.感染
C.妊娠、感染
D.贫血、心律失常
E.输液过量、过快
B
慢性心功能不全病最常见的诱因是感染(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心律失常(如房颤是器质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也是诱发心衰的最重要因素)。
4.哌唑嗪的不良反应可表现为()。
A.低血钾
B.消化性溃疡
C.水、钠潴留
D.粒细胞减少
E.体位性低血压
E
哌唑嗪为α1受体拮抗药,可使容量血管和阻力血管扩张,从而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使血压下降。主要不良反应为严重的直立性低血压、头痛、心悸、口干、鼻塞、性功能障碍、乏力等。
5.引起左心室后负荷增高的主要因素是()。
A.肺循环高压
B.体循环高压
C.回心血量增加
D.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E.血细胞比容增大
B
对心室而言,大动脉压起着后负荷的作用。如果动脉压增高,体循环高压增加左心室后负荷。
6.慢性心力衰竭时推荐使用的β受体阻滞剂是()。
A.所有已上市的β受体阻滞剂
B.美托洛尔
C.阿替洛尔
D.普萘洛尔
E.吲哚洛尔
B
可用于心力衰竭治疗β受体阻滞剂主要有比索洛尔、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三种。美托洛尔选择性阻滞β2受体而无血管扩张作用,应用美托洛尔治疗缺血性或非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不仅可以耐受用药,还可明显提高运动耐量,降低死亡率。
7.对未经治疗的患者,以下检查项目,哪项结果正常时最有助于排除心力衰竭()。
A.心电图
B.胸部X线检查
C.冠状动脉造影
D.血浆心钠肽水平
E.血浆肌钙蛋白水平
D
血浆心钠肽水平可作为评定心衰进程和判断预后的指标。血浆心钠肽主要存在于心房和心室肌内,心力衰竭时,心房、室壁张力增加,心钠肽分泌增加,其增高的程度与心衰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
8.关于无症状性心衰,下列哪项正确()。
A.左室已有功能下降,LVEF<50%,有神经内分泌激活
B.左室已有功能下降,LVEF>50%,有神经内分泌激活
C.左室已有功能下降,LVEF<50%,无神经内分泌激活
D.左室已有功能下降,LVEF>50%,无神经内分泌激活
E.此为一短暂的代偿过程
A
无症状心力衰竭,体力活动不受限制,日常生活不引起心功能不全的表现,这是由于心脏功能代偿调节的结果,在调节机制中,有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的活动,使心率增快,收缩加强,心排出量恢复,使LVEF<50%(A对),故本题选A。
9.右心衰竭体循环瘀血的表现是()。
A.端坐呼吸
B.心源性哮喘
C.劳力性呼吸困难
D.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
E.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
E
①右心衰竭体循环瘀血的典型表现是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②右心衰竭的所有症状和体征由体循环疲血引起,如双下肢对称性水肿、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等,故本题选E。②端坐呼吸、心源性哮喘、劳力性呼吸困难和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属于左心衰竭的症状。
10.Killip分级,心功能Ⅱ级指()。
A.未闻及肺部啰音和第三心音
B.肺部有啰音,但啰音的范围小于1/2肺野
C.肺部有啰音,且啰音的范围大于1/2肺野
D.肺部可闻及散在的哮鸣音
E.血压<70/40mmHg
B
Killip分级方法:Ⅰ级是指急性心肌梗死无心力衰竭;Ⅱ级指有左心衰竭,肺啰音范围小于两肺野的50%;Ⅲ级有急性肺水肿,全肺大、小、干、湿啰音;Ⅳ级为心源性休克等不同程度或阶段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