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膜炎的艾灸疗法
2017-2-2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病因
滑膜炎是由于滑膜受到刺激,导致微循环不畅,造成的无菌性炎症,主要症状是产生积液。
关节滑膜是包绕在关节周围的一层膜性组织,它不仅是一层保护关节的组织,而且还会产生关节液,为关节的活动提供“润滑液”。
关节液的产生和吸收是一个“动态平衡”,当出现对关节液的重吸收障碍时,由于关节液的产生和吸收动态平衡被打破,关节液的产生大于重吸收,便会出现“关节积水”。
膝关节是全身关节中滑膜最多的关节,故滑膜炎以膝部为多见。
处理意见:建议最好采用外用药物治疗,可用艾灸以及外敷舒筋活血,消肿,止痛,活血散淤,祛风散寒的中药药膏。
艾灸及传统中医外敷穴位治疗,局部渗透力强。药物分子经皮肤吸收,通过毛孔拔毒排毒。
参与血液反循环直达患处,并通过皮肤传导至经络,筋骨激发肌体的调节功能,促进功能恢复而达到快速看到疗效。
▼症状
常见症状:膝关节水肿、疼痛、活动受限、跛行、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下蹲困难、并伴有疼痛、关节周围局限性压疼、浮髌试验阳性
1、一度症状:
以关节疼痛为主,关节肿胀不显著或伴有轻度肿胀,走路咯吱咯吱弹响,上下楼或用力时关节疼痛或有不适感。
长时间行走关节有发烧、发僵的感觉,疼痛加剧。
2、二度症状:
关节肿胀,疼痛不显著,下蹲或打弯有不适感、个别患者伴有肌肉萎缩,过度运动后肿胀。
早晨症状比较轻,晚间加重;不能长时间行走,走路多了小腿会泛起酸胀感、积液增多。
3、重度症状:
关节肿胀、疼痛比较显著,并伴有积液、骨刺、游离骨。
4、骨质增生型症状:
关节疼痛,肿胀显著,上下楼较显著,僵硬不灵活,流动时有咯吱咯吱弹响声。
髌骨软化型:走路时关节酸软没有劲,跑步时打软腿,无法伸屈。下楼时疼痛加剧,休息时症状消失。
5、半月板损伤型:
走路时腿轻易别劲。偶然会泛起腿溘然间不能行走,感觉像有东西把腿别住了一样,得稍作休息才能恢复正常。
一般爱运动的人或特殊职业的人,损伤几率比较高。有时伴有大腿肌肉萎缩。
6、小儿滑膜炎症状:
患儿发病部位大多在髋关节,患儿坐卧、运动、走路会有疼痛感;会出现踮脚(一瘸一拐)现象;发病时间在感冒过后一段时期较多。
发病前期父母不易发现或易误诊。
还有一部分特殊人群,滑膜炎症状泛起在腕关节髋关节、胯骨、脚腕、手腕;症状与其他关节有所不同;但病理基本相同。
▼取穴
主穴:阿是穴(即病变部位用手按压时感觉有明显酸麻、疼痛处)。
配穴:可在与病变对应的部位或病变周围部位取穴,如环跳穴(侧卧屈腿,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骰骨裂孔的连线上,外1/3与中1/3的交点处)、风市穴(直立垂手,中指指尖所指处)、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
▼操作方法
让患儿侧卧,健康的一条腿在下,伸直,患病的腿在上,弯曲,充分暴露病变部位。
施灸者坐于患儿一侧,左手固定其肢体,以防止其晃动,右手持点燃的2支艾条对准穴位施灸。
艾条离皮肤约3厘米,并随时依患儿感觉调节距离,以患儿感觉有温热感为度(因为过热易发生灼伤,不热难奏效)。当患儿有酸麻等感觉,皮肤局部微红,触之稍热的时候,就可以了。
每次取穴3~5个,每穴施灸10~15分钟,顺序为先上后下,先左后右。
轻者可每日或隔日1次;重者每日2次,5日为1个疗程,一般1个疗程即可见效。
1疗程后休息1~2天,再进行第2和第3个疗程。每次灸疗除主穴固定选用外,配穴应交替选用。
综合疗法
收集整理一个综合的治疗滑膜炎的方法,有经验的朋友可以参照一下
▼艾灸为主,辅之以刺血拔罐或点穴▼
艾灸:
第一日中脘+足三里
第二日大杼穴+飞扬+委中穴刺血拔罐(寻找静脉明显凸起处刺血)
第三日关元+曲骨+三阴交+委中穴
第四日肾腧穴+承山穴+照海+膝盖处刺血拔罐
第五日风池+胆俞穴+阳辅穴+前日膝盖刺血处
第六日期门穴+太冲+合谷+委中穴刺血拔罐
第七日大杼穴+飞扬穴+委中穴
▼点穴▼
点揉尺泽+中渚穴+脚部膝反射区(如果疼痛,此处可艾灸)每个穴位2-5分钟。每日一次,点揉尺泽和中渚穴时,病人应配合伸曲膝盖。
●部分资源来自于网络,在此感恩谢过●
北京白癜风哪个医院比较好白癜风医院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