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护膝关节

2021-5-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名医来了》

每周一至周六

21点整

准时开启直播通道!

名医

来了

今日提问

1、骨折后,应该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

2、膝盖疼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如何安排饮食更均衡?

4、哪些动作伤膝盖?

5、骨质疏松更容易得关节炎吗?

今日专家:刘国彬

医院骨科主任

河北医科大学外科学系骨外学组副主任

医学博士

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骨科分会保膝学组副组长

医院学会关节专业委员会关节保护与矫形学组委员

河北省健康教育与康复学会关节保护与矫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与关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今日专家:张晓伟

医院营养科主任副教授注册营养师中国营养学会理事全国营养行业先进工作者

今日话题:如何保护膝关节?

站久了、走多了,蹲下时,上下楼梯时……在进行这些动作的过程中,很多人的膝盖都会“咔咔”直响,甚至隐隐作痛。

膝关节作为人体最大且最复杂的关节,不仅要承受整个身体的重量,还要调动各个结构参与活动,很容易受伤,因而膝盖疼痛也成为生活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01

膝盖疼痛可能是这些原因造成的

1、退行性衰老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代谢水平逐步下降,体内钙质、氨糖等关键成分流失,会使关节液分泌减少,以致于软骨逐渐退化、磨损、破裂;再加上日常走、跑、跳、蹲等机体活动,损伤积聚,很容易引发关节的红、肿、热、痛等炎性反应。

2、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俗称骨刺,是人体骨骼自然老化时出现的一个现象,在临床中十分普遍,稍微上了一点岁数的人,去检查几乎都会发现关节周围长了骨刺。

其实骨刺是为了维持关节的稳定而产生的,属于关节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没有症状时一般不需要采取特殊的处理;但若出现轻微的疼痛,可以通过适度的按摩、运动、热敷、服用镇痛药等方法来缓解;若情况严重,则需要通过手术切除,但复发率较高。

3、半月板损伤

半月板是膝盖处两个像月牙形状的纤维软骨。它就像是汽车的“减震装置”,能缓冲震荡,减少软骨之间的摩擦,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和匹配性。

4、滑膜炎

滑膜炎是一种无菌型炎症,主要是由于膝关节扭伤以及其它多种关节内损伤诱发,从而导致滑膜的功能发生异常,也将使得关节液没有办法正常地生成和吸收,此时也就形成了积液。

5、髌骨软化

髌骨俗称膝盖骨,就是膝盖前方,圆圆的鼓出来的那块骨头,它对膝关节起保护作用,参与膝关节伸直功能的正常发挥。而髌骨出现最多的问题就是磨损,也就是髌骨软化,发病率高达36.2%,多见于青壮年和老年人。

02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这样保护膝关节:

01做好保暖

老年人应该都知道,身体关节、骨骼等部位,最怕风寒潮湿刺激。

从医学方面来说,寒冷虽然不是膝关节炎的直接致病因素,但长期冷风刺激,会加重膝关节炎症状,诱发膝盖疼痛。

所以平时一定注意局部保暖,特别是天气寒冷的时候,不要淋雨涉水,不要穿膝盖暴露的裤子。冬日天气严寒、气温骤降之后,一定要注意膝关节保暖,必要时候可以佩戴护膝进行保暖。

02合理运动

不当的运动方式会加重膝关节的磨损。有跑步、登山爱好者,建议调整好时间和频率,并采用正确的姿势;

此外,45岁以上的人群,尽量选择游泳、步行、打球等运动;

对于经常伏案工作的人群来说,坐半小时或者一个小时后起来蹬蹬腿活动一下膝盖。以防久坐引起膝盖瘀血,导致膝关节局部组织缺血缺氧,也能缓解膝关节退行性改变的程度。

03适当补钙

及时补钙可以预防骨质疏松,延缓对膝关节的损伤。

生活中可以适度多吃含钙量丰富的食物,比如牛奶、鱼虾、红肉,以及一些豆类食物;

50岁后,根据自身情况,可以适度服用钙剂,帮助身体补充钙质。

04在医生指导下补充氨糖软骨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内的氨糖含量会逐渐减少,这也会加重膝关节的损伤。

所以,关节炎患者,以及年龄较大的人群,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氨糖软骨素,能够促进关节产生关节滑液,预防关节软骨磨损,有效预防关节损伤。

05控制体重

站立时下肢要承受全身的重量,膝关节也需要承受很大的压力。所以体重较大的人群,膝关节磨损会更加严重。

因此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内,也是保护膝关节的一种很重要的方式。建议大家,根据身体质量指数,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

06不要从事过重的体力劳动

如果需要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建议每次负重不要超过自己的承受极限。同时要控制要负重劳动的频率,减少对关节的损伤。

此外,45岁之后,尽量改变劳动方式,不要一直从事超负荷的劳动。

更多权威回答,敬请

转载请注明:
http://www.zhenqiutoys.com/hmyyy/121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