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如何控制病情这4类药物哪

2021-11-1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导语

强直性脊柱炎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等,但强直患者具体应选用哪类药物,需根据患者病症进行个体化选择,切不可盲目跟风。

在门诊中,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常常会问医生:

“强直吃什么药最好?”

“某位强友吃了XX药,痊愈了,医生,我能不能也吃那个药?”

......

事实上,强直性脊柱炎是不可治愈的,但是可以有效控制,大家一定要有这个科学认识。

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具有个体化差异,对于别人来说最好的,却不一定适合自己,需要通过风湿专科医生的评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目前国内临床医生诊断强直用的较多的标准是用年修订的纽约标准,对一些暂时不符合上述标准的,可参考有关脊柱关节病的诊断标准。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联合美国脊柱炎学会(SAA)和脊柱关节炎研究及治疗网络(SPARTAN)共同制定了强直性脊柱炎和无放射学改变的中轴型脊柱炎治疗指南。

指南推荐:对于活动性AS患者,强烈推荐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当非甾类抗炎药疗效不佳时,强烈推荐使用肿瘤坏死因子(TNF)抑制剂,比如阿达木单抗、依那西普等。

当成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合并炎症性肠病或复发性虹膜炎,强烈推荐使用单抗类TNF抑制剂。

强烈反对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来治疗成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对于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不管药物治疗与否,强烈推荐进行理疗(如中医的督灸),但是不能代替药物治疗。

对成人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受损的患者,强烈推荐进行全髋关节置换。

药物治疗是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的重要部分,但很多患者都担心药物的毒副作用,在这里,我们就简单科普一下强直性脊柱炎治疗药物的相关知识。

非甾体类抗炎药

作用:这一类药物可迅速改善患者腰背部疼痛和发僵,减轻关节肿胀和疼痛,增加活动范围,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的首选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非甾体类抗炎药不仅可以改善症状,同时还可以延缓或控制病情进展!

不良反应:多为胃肠不适,少数可引起溃疡;其他较少见的有头痛、头晕,肝、肾损伤,血细胞减少,水肿,高血压及过敏反应等。医师会针对每例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一种抗炎药物。同时使用2种或2种以上的抗炎药不仅不会增加疗效,反而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甚至带来严重后果。

常用药物:抗炎药种类繁多,但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大致相当。推荐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等,具体应遵循医嘱。

治疗时间: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减停时间目前还没有定论。

改善病情抗风湿药

种类有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沙利度胺、雷公藤多苷等。

2.1柳氮磺吡啶

主要用于外周型脊柱关节炎,可改善关节疼痛、肿胀和发僵,并可降低血清IgA水平及其他实验室活动性指标,此外,还对本病并发的前色素膜炎有预防复发和减轻病变的作用。但是并不主张中轴关节病变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使用。

不良反应包括消化系症状、皮疹、血细胞减少、头痛、头晕以及男性精子减少及形态异常(停药可恢复)。

磺胺过敏者禁用。为了减少不良反应,国内外均采用逐渐增加剂量的方法。

2.2甲氨蝶呤

甲氨蝶呤是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经柳氮磺吡啶和非甾类抗炎药治疗无效时,可考虑采用甲氨蝶呤。

但经对比观察发现,甲氨蝶呤仅仅对外周关节炎、腰背痛、发僵及虹膜炎等症状以及血沉和C反应蛋白水平有改善作用,而对中轴关节的放射线病变无改善证据。

甲氨蝶呤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药物,但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通常需要联合其他药物方可取得疗效。

不良反应包括胃肠不适、肝损伤、肺间质炎症和纤维化、血细胞减少、脱发、头痛及头晕等,故在用药前后应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及其他有关项目。临床上,医生会加服叶酸以减少甲氨蝶呤的副作用。

2.3沙利度胺

沙利度胺是上世纪50年代推出的一种谷氨酸衍生物药品,具有免疫抑制、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

有国内研究报道显示,该药可抑制TNF介导的NF-KB表达,它还作为T细胞共刺激物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可用于治疗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多数患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不良反应有嗜睡、口渴、血细胞下降、肝酶增高、镜下血尿及指端麻刺感等。

因此,接受此类药物的患者应定期检查,在用药初期应每周查血和尿常规,每2~4周查肝肾功能。对于长期用药者应定期做神经系统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外周神经炎。

2.4雷公藤多苷

雷公藤多苷具有一定的抗炎、免疫抑制作用,因其影响生殖功能,引起胃肠道不适、肝功异常等不良事件,所以临床中应谨慎使用。

糖皮质激素

一般不主张口服或静脉全身应用皮质激素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因长期使用后不良反应大,且不能阻止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程。顽固性肌腱端病和持续性滑膜炎可能对局部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较好。

生物制剂

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TNF抑制剂主要有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和英夫利西单抗等,IL-17拮抗剂等,虽然效果不错,但国内尚未正式上市。国内主要是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阿达木单抗等。

目前,多个国际治疗指南已经将生物制剂推荐为与非甾体抗炎药物同等重要的一线治疗药物。

不良反应方面,最让医生担心的不良反应是诱发潜在的结核和乙肝,因此在使用前需要查肺部CT/X片以及与结核和乙肝相关的血液检查,排除可能存在的结核与乙肝潜伏感染。

总之,与TNF抑制剂相关的常见不良反应轻微,很少需要停药。严重的、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更少见。因此,应完善相关检查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来源:风湿闰月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zhenqiutoys.com/hmycs/136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