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胜村的扶贫故事哈尔滨新闻网
2023-4-2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邵新野局长(左)与驻村工作队在一起。
今年7月,通河县三站镇洪胜村在国家脱贫攻坚普查中取得了贫困群众脱贫率%,贫困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满意度%,脱贫攻坚普查督导检查回头看问题为0的好成绩。作为帮扶单位的通河县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邵新野感到十分欣慰。近年来,审计局始终把扶贫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就像精心栽培呵护的树苗,寒来暑往,花开花落,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经过审计局驻村工作队的不懈努力,洪胜村的村容村貌变化巨大,贫困户的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一个村风文明、和谐富庶的新洪胜跃然眼前。
邵新野局长说,这个时代给了我们一个舞台,让我们能够为贫困村、贫困户做一些事情,让他们摆脱贫困,走上共同富裕之路,我们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精干、斯文的邵局长建议到村里走一走,听听贫困户脱贫和驻村工作队帮扶的故事。
“打样”的脱贫户张贵林
年10月,在喜庆、热烈的鞭炮声中,贫困户张贵林、苏宝林夫妇喜迁新居,住进宽敞、明亮的大砖房。住进砖房的夫妻俩让全村的贫困户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其实,刚开始之时,许多贫困户认为自己已成为建档立卡户了,有国家的政策兜底,自己就有了保障,今后啥也不用干了的想法。审计局驻村工作队了解情况后,抓住扶贫要先扶志这一理念,转变村民“等靠要”思想,帮助村民树立凭自己的努力脱贫奔小康的信心。道理好说,要让老百姓信服,必须有人先“打样”,驻村工作队用典型引路,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张贵林、苏宝林夫妇。张贵林是复员军人,苏宝林参加过高考,素质较高。他们因病致贫,近几年身体恢复得不错。驻村工作队鼓励他们自强不息,用勤劳致富的典型事例鼓励他们发展力所能及的项目。
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苏宝林夫妇提出想养小鸡。第二天,驻村工作队给张贵林家买来50只鸡雏和50只鸭雏,还买来了饲料和畜禽防疫药品。年底一算账,老两口养殖净增加收入元,第二年实现了脱贫。
初战告捷,增强了张贵林夫妇的信心,驻村工作队多次安排他参加县、镇组织的养殖培训班。聘请县畜牧专家亲自上门指导。老两口凭借精心细致和吃苦认干,很快通过养殖家禽尝到了手有余钱的甜头。
年4月,刚刚上任的邵局长了解到张贵林家因没有鸡舍,造成家禽越冬难,黄皮子经常袭扰,鸡鸭损失较大的情况后,自费给张家买了块红砖,建起鸡舍、鸭舍,确保家禽安全越冬。他协调镇里,安排张贵林到养猪场打零工,既增加收入又学习养殖技术。
在驻村工作队的扶持下,张贵林家养殖生产一年一个新台阶。饲养家禽只;年发展到只;年跃升到只,并开始饲养生猪;年养殖家禽只,生猪发展到存栏4头,仔猪8头,俨然成了小型家庭养殖场。几年来,张贵林实现了单纯家禽饲养向禽畜并养转变,产品由单纯出售白条禽肉向出售禽肉、禽蛋和猪肉转变,经营方式由自产自销向经济代理转变,不但销售自家农产品,还收购销售村里其他农户的农产品。开辟了多元化发展的脱贫新路径。销售收入由年的元发展到年的0万余元。
除了养殖收入,镇里在洪胜村依托村里公益岗位聘请张贵林担任保洁员,每年增加收入2元。县里发展大榛子产业,村里也把张贵林带上,在他家庭院免费为其种植大榛子株,头3年可领补贴,3年后盛果期可获得稳定收入。
钱包鼓起来了,夫妻俩的干劲儿更足了。“不勤快,再好的政策也没用,政府已经给我们很多帮助了,剩下的还要靠我们自己勤劳,才能让日子越过越好。”业余时间老两口经常创作诗词歌赋,表达自己的心声。年底,苏宝林创作的诗歌《赞党的扶贫好政策》,在县文联《大通河文苑》上刊发,表达了贫困村民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和衷心热爱。
一花引来百花开。张贵林夫妇成功脱贫给洪胜村贫困户们极大鼓舞,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他们有的发展“菜园经济”,有的种植大果榛子,有的经营果园,各显身手,谁都不想当小康路上的掉队者。
李文举家的琴声
今年75岁的李文举,曾是村里的文艺骨干,拉得一手好二胡,他自学二胡名曲《二泉映月》《良宵》《赛马》等,悠扬的琴声经常引得四邻八乡的群众驻足喝彩。李文举常和文艺宣传队走村串户,给村民们送去了无数的欢乐。
年,李文举患脑梗,后又患滑膜炎,疼起来连路都无法走。祸不单行,李文举患病不久,他妻子王淑珍也患了脑梗、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眼疾也加重了,左眼近乎失明。家中积蓄全部用来治病,还欠了很多外债。
那是李文举心情最沮丧、最郁闷的日子。寂静的夜里,小村常常传来李文举哀怨的琴声《病中吟》。他的手不大灵便,但仍然坚持拉二胡,一拉就到半夜。同样心情不好的老伴听了心烦,一把抢过李文举的二胡,摔断了琴弦。从此,琴声从李文举家的破草房中消失了。
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不久,李文举成为洪胜村建档立卡重点帮扶户。驻村工作队帮助李文举办理最低生活保障,医院为他们治病。工作队员跑医保局、跑医院,协调有关部门帮助报销大部分医药费。
驻村工作队帮李文举制定了“小园增收”计划,庭院的小园里种上了“桃李子”“九二五”等名优果树品种和粘玉米等经济作物,果树下面还套种了茄子、辣椒、柿子;玉米地套种了黄瓜、豆角等蔬菜,秋后帮助他销售农产品;帮助协调办理小额贷款,带资加入农机合作社,每年分红0元;利用贫困户危房改造政策,帮他建起宽敞明亮的大砖房。
生活无忧的李文举再次捡起了老行当,老伴让女儿在网上买了一把新二胡,欢快的琴声又在小村里响起来。
年9月,李文举乔迁新居的那天,乡亲们都来祝贺,李文举动情地拉起一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表达对党的扶贫政策,对驻村工作队,对乡亲们的感激之情。
驻村工作队成了村民主心骨
驻村工作队队长(前)喂家禽。
今年正值农民备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封村、封路、封社区、物流中断,一个个村落就像一个个孤岛。洪胜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队长杜佳文和驻村工作队员来了,村民们觉得有了主心骨。
杜佳文正值而立之年,几年前从部队转业。通过几年的驻村工作,杜佳文和工作队员与村民结下了深厚感情。疫情期间,他安排帮扶责任人每周给贫困户打一个电话,不能让疫情阻隔了党和人民群众的情感;还为贫困户代购化肥、农药、种子、农膜等农资和食品、药品。
洪胜村离县城很近,本来不需要吃住在村。但为尽快熟悉村里情况、尽快拉近与村民的感情,杜佳文到任后的第一个月里就吃住在村,挨家挨户的吃派饭、拉家常。他白天和村民聊天、侃大山,晚上回到驻地记民情日志、工作纪实。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杜佳文把村经济发展状况、贫困人口情况、村屯住户情况、农民要求诉求、矛盾纠纷苗头、信访动态趋势、外来人口情况、刑满释放人员情况熟记于心,做到心中有数。
他在驻地设立“审计局驻洪胜村工作站”,村民有大事小情的都来工作站找他,他把村民反映的情况记录下来,自己能办的,马上办;自己不能办的,及时反映到审计局领导或是直接反馈给有关部门,想方设法帮村民解决难题。
贫困户张贵林摔伤肋骨,他第一时间赶到,叫救护车、挂急诊、陪护病床。又协调住院和报销医疗费用,使他享受了95%的贫困户医疗报销比例。
村民范宝库家的泥草房因年久失修,电线断短路失火,他立即组织村民扑救。看老范家损失惨重,他当即拿出元钱,交到了老范的手里,老范感动的热泪盈眶,当时要给杜佳文下跪,被他一把拉起。事后,驻村工作队找来电业、安全办等专业技术人员,对全村电路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发现和消除隐患24处,确保村民安居乐业。
他协调有关部门投资近万元,修缮村部,装修村党建工作图版阵地,完善各类党建制度、簿册,强化图书角建设,购买实用技术、政治理论、百科知识等各类图书0余册。审计局投资近0元帮村部装了WiFi,购置了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安装电子监控,完善村里的硬件设施。
组织开展“星级文明户”“最美庭院”“道德模范”等评比创建活动,聘请县文化馆辅导教师指导村民编排表演唱《说说洪胜村新变化》、歌舞《家乡美》等深受村民喜欢的节目,寓教于乐,引导村民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增强自信、自强、自立的信念。
审计局驻村工作队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换来村民们最大的满意度与幸福感,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村民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