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外科疾病中医药调理三

2016-11-3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腕管综合征

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到压迫,所引起的桡侧三个半手指的麻木、疼痛、乏力为主的症候群称腕管综合征。

本病是神经受压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可双侧对称发生。常与腕部外伤、腕骨骨折畸形愈合、月骨脱位、腕关节及手部劳损、腕部腱鞘囊肿、脂肪瘤压迫等有关。与内分泌紊乱亦有关。故多见于妊娠、哺乳、绝经期的妇女,或由风湿、类风湿等引起,病情发展~2年达高峰,病程较缓慢。祖国医学认为劳伤痹痛,血气凝滞,则皮肉肿痛,筋骨挛折,肿硬麻木,属郁闭瘀结之象。

临床表现:手指僵麻痛(麻为神经受压,痛为炎症刺激)。患者常自诉麻痛向肩部、肘部放射。拇指活动无力,晨起或睡后疼痛明显,甩手片刻后可使疼痛缓解,劳累后加重。寒冷刺激后则有手指不灵活的感觉。正中神经分布区(桡侧三个半手指)皮肤感觉迟钝、完全丧失感觉者少见。病程长者,可有大鱼际肌的萎缩。屈腕试验阳性,叩击试验阳性。肌电图检查大鱼际肌出现神经性变化。

(一)心理调养法

首先要对病情有全面的了解,弄清发病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对病人进行疏导,使病人解除顾虑、协助患者自行排除内心的障碍,嘱咐患者多参加各种集会、社交活动和串亲访友,分散注意力,使自己的情绪保持平静和稳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起居调养法

本病发生后应注意休息,同时患手应避免劳累、提重物,睡觉时患手要垫高,防止手腕部受压,要注意手腕部保温,避免感受风、寒、湿邪。

(三)功能锻炼调养法

.伸臂钩臂

平立,左臂自左肩上方伸向背后,并尽量上提,掌心向背,诸指紧贴同侧肩胛内侧,下身不动,上身半向左转,同时右手仿穿云掌势向左上方伸出,然后钩掌向面部,两眼注视掌心,数30个数。上身转正,将右手收回至胸前,再沿右侧胸廓自右肩上方移至后背,上身半向右转,同时左手向右上方伸出,钩掌,与左同姿同数。

2.转体旋臂,翻掌运臂。

3.牵手摇腕

用健侧手牵拉患侧手指,动作要轻揉,间断牵拉约5分钟,然后患侧腕部轻轻作旋转运动,每次作20次,再向反方向旋转运动,每次做20次。

4.手指练习(目的是练习精细动作,促进功能恢复)。

()患侧拇、食、中、环、小指分别做°划圈运动。

(2)用拇指分别按压食、中、环、小指远节、中节、近节部位。

(3)患侧手作握拳,伸展动作,每次作30次,循续渐进。

(4)用患手捡米粒。

(四)推拿调养法

局部不易过重过多地施用手法,以减少已增加的腕管内压。

()点穴法:在患肢痛点,以及内关、外关、阳溪、鱼际、合谷、劳宫等穴施用点穴法,每次分钟,动作宜轻。

(2)顿筋法:在腕关节拔伸下,摇晃8次,屈腕伸腕,一手握腕部,另一手握患手四指,摇晃后迅速上下抖动腕关节,继而在腕关节压痛点部位轻揉。

(3)理筋法:术者左手握住患腕,右手拇食二指捏住患手拇指末节,向远心端迅速拔伸,以发生弹响为佳,依次拔伸食、中、环、小指,以上手法可每日做次。

(4)腕屈伸法:患者坐位,术者左手拇指中指夹于患侧腕之两侧,右手食指、中指夹患侧拇指近节,同时拇、食指握余四指牵引,并徐徐向掌侧屈腕至最大限度,左手拇、中指对抗按压推滚尺、桡骨茎突部,伸屈腕关节数十次。

(五)气功调养法

.调身(姿势)

()坐式:端坐在方凳上,足着地,腿分开同肩宽,躯干与大腿呈90°。双手掌心向下放膝盖上或握拳放小腹前,上颌收回,垂肩含胸,口眼微闭,舌抵上腭。

(2)站式:两脚分开,宽与肩齐,脚尖稍向内,膝微屈,含胸,腰挺直,两臂抬起,手与肩平,肘比肩低,两手相距约市尺,手心相对如抱大球,两手指屈曲作握球状,眼口微闭。

2.调心(入静)

()意守法:意念高度集中于身体某一点,常用的意守丹田或气海(脐下寸3分),意守时要排除杂念,但不要过分用意,而要似守非守,若即若离,松静自然。

(2)随息法:意念集中在呼吸上,只留意于腹式呼吸的起伏,但不可加意指挥,以便形成意气和一,达到入静。

3.调息(呼吸)

()顺呼吸法:吸气时膈肌下降,腹部外凸,呼气时膈肌上升,腹部内凹,膈肌上下移动幅度大,腹肌前后运动量大,逐渐练成腹式呼吸。

(2)逆呼吸法:吸气时膈肌上升,腹部内凹,呼气时膈肌下降,腹部外凸。运动的幅度和强度较大。

(六)药物调养法

.内服药

()治宜祛风通络:内服大活络丹,每次丸,每日2次。5天为疗程。

(2)治宜消肿止痛:内服回生第一丹,每次.2克,每日3次。0天为疗程。

2.外用药

()外敷:在局部外贴宝珍膏或万应膏。

(2)外洗:将防风3克,荆芥3克,川芎3克,当归6克,苍术0克,丹皮0克,川椒0克,苦参5克,黄柏6克,甘草6克,水煎,熏洗患腕。

(七)针灸调养法

.毫针刺法

主穴:大陵、上八邪。

配穴:内关、外关。

方法:以大陵为主,针尖向腕管内刺入,中强刺激,不留针。必要时加上八邪、内关或外关,以加强刺激。

2.皮肤针疗法

在患侧腕上约2横指处,做环状叩刺,叩刺宽度约2厘米,以局部充血为宜。

3.艾灸法

将一端燃着的艾条靠近皮肤,对准患腕疼痛明显处,至局部皮肤发红,然后距皮肤半寸处固定,熏灸0~20分钟,每日次。

(八)磁疗调养法

目的在于消炎、消肿、缓解疼痛。

()电磁法:应用低频交变磁场,脉冲磁场,将磁头置于病变部位,磁场强度~高斯,每次治疗20分钟,每日次。

(2)旋转法:将旋转磁疗机的磁头置于病变部位,磁场强度~高斯,每次治疗30分钟,每日次。

(九)局部封闭法

用强的松龙0.25毫升加2%奴夫卡因2毫升混合液注射,以药液注入腕横韧带内为宜。每周次,3次为疗程。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

膝部外伤或多种原因刺激后,引起滑膜损伤,使关节腔内积聚多量渗出液者称为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

膝关节腔大部分为滑膜所覆盖,血管丰富,并能分泌滑液而利关节和滋养关节软骨,使关节能正常活动,一旦滑膜受损,若不及时处理,势必引起关节活动障碍。本病女性多于男性,肥胖者更为多见。膝关节急性损伤。如骨折、脱位、韧带断裂、软骨损伤等,均可引起膝关节滑膜同时损伤,使关节积淤、积血,血郁化热,湿热相博,使膝关节发热、肿胀、热灼筋肉而拘挛,关节不能屈伸,即为急性滑膜炎。若受伤轻或多次轻伤加上寒湿侵袭,而致膝部渐肿,病程较长者,称为慢性滑膜炎。

临床表现:急性损伤,膝关节出现血肿。关节血肿一般是在伤后即时或伤后~2小时内发生,膝部周围有广泛的瘀血、瘀斑,触诊时皮肤肿胀处有紧张感,浮髌试验阳性,局部较热,本病常是其他损伤的合并症。慢性损伤,多见患膝沉重不适,膝关节屈伸困难,被动活动均正常,疼痛不剧烈,局部不红不热,一般关节积液较少,浮髌试验阴性。若积液超过0毫升,则浮髌试验阳性。临床上多见于老年体胖者,多有膝关节其他疾患。若急性滑膜炎处理不当,也可转化为慢性滑膜炎。

(一)心理调养法

应当从病人的实际出发,合理安排其生活;耐心地进行讲解,使病人能对疾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排除内心的恐惧和不安,解除思想中的顾虑;科学指导功能锻练,建立充分的信心战胜疾病,从而使病人达到康复的目的。

(二)起居调养法

本病首先要卧床休息,抬高患肢,禁止负重,最好行膝关节制动(以石膏托固定膝关节于0°伸直位)。固定期间指导病人尽早进行股四头肌的收缩锻炼,对消除积液和防止股四头肌的萎缩有着积极的作用。避免感受寒凉。

(三)功能锻炼调养法

在卧床休息期间,首先要进行股四头肌的收缩功能锻炼,坚持不懈。在发病后期应进行腿部的功能锻炼。方法如下:

.半蹲转膝:

姿势:两脚立正,脚跟并拢,两膝并紧,身向前俯,两膝微曲,双手按于膝上,眼看前下方。

动作:①两膝自左向后、右、前作前回旋动作。②数次后改为自右向后、左、前回旋。两腿微屈,两脚不动,两手按膝不必用力,每呼吸次,膝部回旋周。

2.仰卧举腿

姿势:仰卧位,腿伸直,两手自然放置体侧。

动作:作直腿抬举动作,抬举开始时45°,以后锻炼至70°以上,后期还可在踝关节绑砂袋增加重量。

3.蹬空增力

姿势:仰卧位,两腿伸直。

动作:①屈膝屈髋的同时,踝关节极度背屈。②向斜上方进行蹬足,足趾尽量前屈如抓东西状,开始时可不做屈髋、屈膝的动作,只做踝关节动作。

4.侧卧外摆

姿势:侧卧位、腿伸直。

动作:①做外展动作。②还原。通过一个阶段的锻炼可做扇形向外摆动而达腿外展的位置。

(四)推拿调养法

急性期应制动,一般不做手法。慢性期可在关节周围施以轻手法,行气活血,有利于积液的吸收。

()推刮法:患者仰卧,患肢伸直,术者一手拇、食指推髌骨向下,用另一只手拇指刮推髌下缘,反复做5分钟。

(2)推法:患者仰卧,术者一手在患肢大腿、小腿上进行动、推拿,反复数次。

(3)拍法:术者用一手掌分别在患侧大腿、小腿肌肉上刺激。自上而下反复数次。

(4)击法:术者双手握成空拳,在患肢大腿、小腿上进行叩击,自下而上反复数次。

(五)药物调养法

.内服药

()急性期滑膜损伤,瘀血积滞,治宜散瘀生新为主,内服桃红四物汤加减。

方剂:当归2克,川芎0克,白芍0克,生地0克,桃仁0克,红花0克,三七未3克。水煎服,每日剂,7剂为疗程。

(2)慢性期水湿稽留,肌筋弛弱,治宜祛风燥湿、强壮肌筋,内服羌活胜湿汤加减,每日剂,5剂为疗程。

方剂:羌活5克,独活5克,藁本5克,防风5克,川芎0克,蔓荆子0克,甘草6克。

2.外用药

可在患肢膝部外敷消瘀止痛膏,适用于急性期。慢性期可外贴万应膏或双柏散。

(六)理疗调养法

理疗有消肿、消炎、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机体功能的作用,同时又能使局部肌肉放松,起到舒筋活络和止痛的作用。

.中药电熨疗法

用草乌3克,白芷7克,羌活3克,桂枝3克,川芎3克,赤芍3克,当归3克,干姜3克,研末混匀装布袋,蒸热贴敷膝部肿胀处,并以此做电极衬垫,于其对侧放铅板电极,接通感应电流,每次30分钟,每日次,半月为疗程。

2.电磁疗法

()贴敷法:将磁片贴敷于患膝疼痛、肿胀明显部位,磁片直径厘米,磁片表面磁场强度~2高斯,每日次,每次30分钟,半月为疗程。

(2)磁电按摩法:将磁电按摩器置于患膝肿痛明显处,来回缓慢移动,每日次,每次20分钟,半月为疗程。

(七)局部封闭法

对膝关节积液较多者,要在无菌条件下行关节穿刺,抽出积液,注入强的松龙25毫克加%普鲁卡因2毫升,然后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周,可促进其消肿、止痛。

足跟痛

足跟部承重时疼痛称足跟痛。

足跟部是人体负重的主要部分,足跟部皮肤是人体皮肤中最厚的部位,其皮下脂肪致密而发达,在脂肪与跟骨之间有滑液囊存在,跖筋膜及趾短屈肌附着于跟骨结节前方。跟腱呈片状附着在跟骨结节的后上方。

足跟部疼痛的原因很多,根据不同年龄期及不同原因分为儿童跟骨痛,其主要原因是跟骨骨骺缺血性坏死或骨骺炎;青年人的跟骨痛,主要原因是类风湿性的跟骨炎;老年人的跟骨痛多因跟骨骨刺、跟骨结节滑囊炎及跟部脂肪垫变性所引起。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为肝肾不足、或久病体虚,引起足底部组织退化,或因体虚肥胖,造成足底部皮肤及皮下脂肪负担过重,引起组织退化,亦有跟骨骨刺发生于跟骨底面结节部前缘,使跖筋膜和足趾短肌在附着处受累,牵拉骨刺而致疼痛。

临床表现:儿童的跟骨痛早期症状不明显,站立或行走时渐感跟部疼痛,局部不肿或微肿,常有明显压痛,X线片可见跟骨骨骺骨质密度增加,呈分裂状,边缘不整齐。青年的跟骨痛多局限于跟骨两旁、跟骨结节及跟腱止点处。足跟底部及后部肿胀、疼痛、不敢承重,X线显示足骨质疏松,软组织阴影增厚,骨皮质有轻度增生,跖腱膜附着处有较大骨刺。老年人的跟骨痛,单纯骨刺有时无症状,当承重走路时,引起疼痛。在晨起或久坐后站立行走,疼痛加重。行走片刻后则疼痛减轻,但行走过久又加重。多见于老年肥胖者。

(一)心理调养法

应当根据病人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学习、工作环境,不同的心理状态,而给以分析、解释,并通过语言交流,转移患者注意力,使病人消除各种不利于治疗的心理反应,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早日恢复身体健康。

(二)起居调养法

病人宜多休息,少负重,穿软底鞋,足部宜保暖,避免遇受寒、冷刺激,不要长距离行走。

(三)功能锻炼调养法

根据病变特点及疼痛部位而区别对待。但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足跟痛,急性期都要适当制动,患足免负重。慢性期足跟痛的病人,每日要进行踝关节的跖屈与背伸活动,每次活动锻炼5~0次,频率不要太快,但每次屈、伸活动争取到最大限度。也可每日进行5~6次的下蹲或足跖部着力的短时间站立。

(四)推拿调养法

目的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肿止痛,或致使滑囊破裂,液体吸收。

方法:患者俯卧床上,患肢膝关节屈曲90°,术者一手拿住患足作背屈固定,使肌腱紧张,另一手用小鱼际处,对准滑囊用力劈之。

(五)药物调养法

.内服药

()儿童足跟痛一般无需口服药物,可应用其他治疗方法。

(2)青年人的足跟痛,治宜养血、温经、止痛。

方剂:三七2克,酒归尾60克,川芎60克,川断60克,骨碎补60克,制乳香60克,制没药60克,血竭30克,红花60克,生硼砂30克,朱砂5克,琥珀5克,冰片6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3~5克,每日服2次。

(3)老年人的足跟痛,治宜利湿、祛风、行气、止痛、补益肝肾。

方剂:独活6克,防风6克,川芎6克,牛膝0克,秦艽2克,当归2克,茯苓2克,党参2克,白芍5克,细辛3克,肉桂2克,桑寄生20克,木瓜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剂,早晚2次服用,5剂为疗程。同时服用六味地黄丸,每次丸,每日2次,20天为疗程。

2.外用药

()熏蒸法:将当归2克,川芎6克,乳香6克,苏木5克,红花5克,没药6克,地鳖虫3克,三七3克,赤芍9克,落得打6克,水煎30分钟,装入盆内。再将半块泥砖烧热后放入药液内,使药热之气薰蒸患部,待气尽药液温度降低时,可将足跟部痛点烤在泥砖上,边烤边压,每日~2次,每次30分钟,药液可反复应用。

(2)外敷法:可在疼痛部位外敷活血散、化筋散。

(六)针灸调养法

.毫针刺法

取穴:阿是穴、太溪、昆仑、承山。

方法:以阿是穴为主穴,快速刺入,强刺激,然后再分别将太溪、昆仑、承山刺入,中度刺激。每0分钟捻针次,30分钟起针,每日次,6次为疗程。

以上各种症型儿童、青年、老年足跟痛患者都可施用此法。

2.电针疗法

在跖筋膜或滑囊周围刺入4针,成四方形,然后通以感应刺激电流,每次20分钟,每日次,8次为疗程。

3.艾条灸法

将一端燃着的艾条,对准足部疼痛明显处,至局部皮肤发红,然后距皮肤半寸处固定,熏灸20分钟,每日次,0次为疗程。

(七)氦-氖激光疗法

在患足跟疼痛最明显处,用4~6毫瓦,距离50~70厘米处射击,每次0~5分钟,每日次,0~5次为疗程。亦可用二氧化碳激光,散焦照射。

(八)超声波疗法

在患侧足跟部位,用接触移动法,0.5~.2瓦/平方厘米,每次8~0分钟,每日次,0次为疗程。

(九)局部封闭疗法

用醋酸强的松龙25毫克,加%普鲁卡因2毫升,从痛点侧方进针,做痛点封闭,要将药液注到骨膜表面,本法适用于顽固性疼痛,其他疗法效果差者。

骨质疏松症

由于年老、外伤、制动及脏腑功能紊乱等因素,导致骨质稀疏萎缩者,称为骨质疏松症。

本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代谢性骨病,老年妇女更为多见。

病人骨质疏松、脆弱,常伴有脊柱部位、腿或肩周的疼痛,身高降低,严重时容易发生骨折。另一方面也可使血钙升高,病情改善往往需要6~9个月。引起骨质疏松的原因有,用抗惊厥药或皮质激素类药;乳糖酶缺乏,总钙摄入不足或钙吸收不良;久坐活动少等。也可因年老体衰、脏腑功能失调、风邪侵袭、外伤制动等引起。

骨质疏松症相当祖国医学“骨痿”、“骨枯”。《素问·痿论篇》认为骨痿的病因有“远行劳倦”,“大热而渴”等。《脉经》将骨枯病因归于“足少阴气绝”。

临床表现: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发生于男、女更年期以后,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病程缓慢。主要表现为全身或各部位疼痛,以腰背部最为明显,严重者可卧床不起,跌扑、摔伤及轻微外力冲击均可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股骨颈骨折。

(2)特发性少年骨质疏松症:发生于4岁以前的儿童,主要表现为跛行、骨痛。身体疼痛部位多发生在踝部、足跟部及腰部,亦可因跌扑、摔伤及轻微外力冲击而发生骨折。

2.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性腺内分泌失调,肾上腺、甲状腺分泌激素过多,或摄入肾上腺皮质激素过多等,均可引起骨质疏松。另外佝偻病、坏血病、骨质软化症、肝素增多也可引起。

3.游走性骨质疏松症

好发于足、胫骨下部、膝、髋和骨盆。局部软组织肿胀,皮肤出现红斑,负重时疼痛。

4.废用性骨质疏松症

多发生于骨折固定后,长期卧床或瘫痪的患者。

5.急性骨质疏松症

多见骨折后损伤局部交感神经功能紊乱者。

(一)心理调养法

本病以预防为主。亦应贯穿“治未病”和防微杜渐的观点。老人应正确对待本人身心健康和社会、人事、环境等一切变化,主要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控制过度欲念和不良情绪的产生,避免强烈精神刺激,宜择地而居,注重静神、动形、固精、调气、食养、药饵等综合调养。

(二)起居调养法

病人应合理地安排生活起居,不易劳累,避免遇受风寒湿邪的侵袭,应多站立,多散步,少坐少躺,争取多晒太阳。肥胖的病人应注意减轻体重。若出现椎体压缩骨折时,需完全卧床休息,4~6周后下床活动、行走,作腰背肌增强性运动锻炼,用腰围或铁架背心支持保护脊柱,以免发生再骨折。骨质疏松严重者,虽无骨折、畸形,也宜佩用硬布或皮制围腰加以保护。老年人若发生髋关节骨折主张施行内固定,并鼓励早期活动。

(三)药物调养法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属肾阳不足型,治宜补肾壮阳。

方剂:当归0克,知母0克,仙茅0克,黄柏0克,仙灵脾0克,巴戟天0克,水煎服,每日剂,4剂为疗程。

也可用性激素治疗,男性患者用甲基睾丸素5毫克,每日次,4天为疗程。女性患者用乙菧酚毫克,每日次,7天为疗程。

2.特发性少年骨质疏松症:属气血两虚型,治宜补益气血。

方剂:党参2克,茯苓0克,白术0克,当归0克,熟地0克,赤芍0克,川芎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剂,5剂为疗程。

3.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属肾阴不足型,治宜滋阴补肾。

方剂:熟地5克,山药0克,山萸肉0克,茯苓0克,泽泻0克,丹皮6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剂,5天为疗程,可连续服用2~3疗程。

4.游走性骨质疏松症:属风邪偏胜型,治宜祛风通络。

方剂:防风9克,当归9克,茯苓9克,杏仁6克,黄芩6克,秦艽9克,葛根9克,麻黄6克,肉桂6克,生姜3片,大枣6枚,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剂,0剂为疗程。

5.废用性骨质疏松症:属肾阳亏虚型,治宜补肾益阳。

方剂:熟地5克,泽泻0克,茺蔚子0克,五味子6克,细辛3克,山药0克,菟丝子0克,水煎服,每日剂,5剂为疗程。

(四)饮食调养法

.膳食应含有丰富的钙,每日至少.5克。每日最好能食用升左右的奶或相应的奶制品,也可以食用豆类及豆制品及硬果等含钙丰富的食物或服用钙片等方式补充钙。

2.饮食调养初期,最好减少膳食中的磷含量,使钙磷比值达到正常(.5~2∶)。

3.对于肥胖症的病人,采用控制热量膳食。

4.膳食中蛋白质宜适中,因为摄入过多蛋白质,亦会使钙从尿中排出量增加。

5.多摄入水分,以防钙石形成或高钙血症。

6.动物性食物含钙也很丰富,可适当多食用。

7.过咸或刺激性食物,对于病人均不适宜。因过咸能泻肾水,损真阴。辛辣、大热之味能损元气。

8.以下食疗方可供选用:

()枸杞子羊肾粥

配料:枸杞子30克,羊肾只,肉苁蓉5克,粳米60克,盐适量。

制作:①将羊肾剖开,去内筋膜,洗净切碎。②将枸杞子、肉苁蓉、粳米洗干净,与羊肾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文火煎煮,待粥将成,加入食盐调匀即可食用,早晚加温食用。

(2)茯苓牡蛎饼:

配料:茯苓细粉50克,米粉50克,羊骨细粉50克,白糖50克,生龙牡粉50克。

制作:将以上诸粉,搅拌均匀,加水适量调和成软面,擀成薄片。在面片上洒适量油、盐,做成小饼,烙熟即可食用,可供午餐用。

(3)羊乳鸡蛋羹:

配料:鲜羊乳毫升,生鸡蛋枚,红糖适量。

制作:①将鸡蛋打入碗中,加入红糖,搅匀。②将羊乳煮沸,冲入鸡蛋中,可于早晨顿服。

(4)甲鱼补肾汤:

配料:甲鱼只,枸杞子30克,熟地5克。

制作:①将甲鱼洗净,去肠杂、头、爪及甲,切成小块。②将枸杞子、熟地洗净,与甲鱼肉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文火炖熟即可,食肉喝汤。

(五)运动调养法

机械运动是刺激成骨细胞活动的重要因素,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通过健身运动,增强骨质。注意尽量避免摔、倒、撞、碰,在体力劳动前或运动前,先作好预备性活动,这样可预防骨折的发生。

(六)气功调养法

其特点是调节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控制自己的神经活动,达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这种状态十分有利于大脑的主动休息,同时调节内分泌,使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代谢水平大大降低,从而使蛋白质更新率变慢,酶活性改变,使免疫功能强化,骨新生旺盛。

练功方法:

()卧式或坐式放松功。意念:良性意念法。呼吸:采用自然呼吸法或深呼吸法。

(2)高位下按式站桩。

(3)行步功步(根据体力情况掌握)。

(4)太极气功。

(5)床上或站式十段锦。

(6)按摩拍打功。









































济南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哪家好
安徽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zhenqiutoys.com/hmycs/16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