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康复误区
2022-6-3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儿童康复常见误区
眼下众多的所谓的儿童康复机构及从业者鱼龙混杂、五花八门,采用的诸多治疗方法和理念很多也是明显的落后甚至被证明是谬误和想当然,简单说几句,供大家避坑!
TOMORROWISANICEDAY
误区一:重复练得越多越好,手法越重越好,治疗量越大越好
很多孩子家长和治疗师不懂神经康复的科学性。不顾孩子的运动学习和感受,做大量的、成百上千次简单重复的动作练习,(笔者接触过很多非专业的人士给孩子连续半小时一小时的练蹲起,造成儿童膝关节无菌性滑膜炎症,家长还被洗脑为治疗师做治疗认真负责……真可谓无知无畏)这种不仅会干扰孩子的一般动作学习,使动作模式单一,缺乏技巧性,还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笨,越来越偏执,大脑缺乏变通的能力。错误的东西一旦被习得和使用,也会在神经系统得到不断的强化,再纠正起来会相当的困难,时间的推移孩子也将错过运动技巧和复杂应对能力发育的关键时期(不一定是时间上,还包括错误的动作和简单的神经连接对新的、复杂的动作技巧的学习的干扰作用)。
过重的治疗手法,只停留在处理肌肉、关节等身体结构层面,它带来的疼痛会严重的阻碍孩子对于运动和动作的学习。甚至很多时候过重的手法治疗本身对孩子的身体结构来说就是有害和有风险的。(如高强度的暴力拉伸和关节活动度训练,孩子出现剧烈的疼痛和拉伤,这往往会被家长错误的解读为对治疗负责任,疼才有效果,治疗者用力了做的认真,其本质是治疗者对于基础知识和理论的缺乏所致。当然对于有张力的孩子高效和精准的拉伸是必要的,会伴随一定的痛苦,但是要照顾到孩子的感受,在孩子能接受的范围之内,而且一定需要避免有可能出现的拉伤)。更高级的思维是治疗者应该把对于拉伸、活动度等一些训练计划设计在游戏和功能性训练动作当中完成,借由更多的游戏和更多的孩子主动参与包括任务导向,带有针对性的重复。足够轻的带有引导性质的手法,才能与神经系统进行直接的对话,从而促进孩子的运动功能发育。
这就是为什么有很多孩子在我们工作室进行治疗,好像也没有练的太热火朝天,就是玩玩似的,但是孩子进步的很快!另一方面,很多家长为了快速见到治疗效果和改变,甚至牺牲孩子休息的时间训练,进行大量的训练,这是得不偿失的,孩子的进步,从根本上来说是神经系统的进步,这些过程很多时候是在睡眠当中完成的,没有良好的营养和睡眠作为保障,哪来脑功能的恢复和进步?况且肌肉骨骼系统也需要足够的时间从疲劳的状态中恢复。我们总得遵循科学!
TOMORROWISANICEDAY
误区二:把康复完全抛给医生治疗师或者机构
由于医疗资源分配包括治疗者本身水平的局限,甚至可以说康复学科技术的局限,造成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医生或者治疗师实际上可能并不能为孩子带来太多的功能上的改变!这些人员该起到的大部分时候是一个引导和合作者的角色!!这就要求我们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变成学习型家长,要在孩子康复训练之外的时间,做好辅助训练者和姿势管理者的角色。不能把所有的治疗工作抛给治疗师和医生,要不断的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和获悉目前对于自己孩子最适合的治疗的方法和理念,包括康复科、神经科、营养科的和骨科的跨学科知识。家长理应比医疗人员更上心和付出更多!有很多在我们工作室治疗的孩子,一周只做一到两次的评估治疗和方案上的调整,其他时间均是由家长在家完成治疗,参加正常孩子在学习,生活和活动,整体的康复效果(运动技能、活动参与、社交、学习等)甚至明显的好于在机构的密集化,集中治疗的孩子!
TOMORROWISANICEDAY
误区三:注意力只在孩子运动能力
很多家长只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运动表现。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