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长痛要怎么缓解补钙就可以吗
2020-6-1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白癜风医疗机构 http://www.ykhongye.com/m/春天是骨骼生长的旺盛期,而身体的快速成长往往伴随着一种疼痛,这种疼痛多是因儿童活动量相对较大、长骨生长较快、与局部肌肉和筋腱的生长发育不协调等而导致的生理性疼痛,被称为生长痛,常见于2~12岁的健康儿童群体。那么,家长们该如何在这个猛长期帮助孩子缓解生长痛、帮助骨骼生长呢?
生长痛有多痛?
生长痛是指儿童的膝关节周围或小腿前侧疼痛,这些部位没有任何外伤史,活动也正常,局部组织无红肿、压痛。疼痛多发生于夜间或者凌晨。有时候能够让睡眠中的孩子疼醒,或者疼哭,间隔发作,可间隔几天,几周或者几个月发作一次,通常疼痛发作后半小时才能缓解。这种疼痛可持续数月或数年,一般孩子生长停止后疼痛也随之消失。
生长痛在儿童中的发生率在2.6%~49.4%不等,而在学龄期儿童的调查中,生长痛发生率10%~20%,在女孩中略高于男孩。
生长痛的三大原因?
原因1.骨骼与周围软组织生长速度不平衡
3到12岁的健康儿童生长发育较快,其中以3到6岁为最。骨骼生长速度较快,但是相比于骨骼的生长速度,儿童身体的部分肌肉筋腱发育速度就显得较慢。身体发育速度不同步,也就导致了生长痛的产生。原因2.过度运动,可能的代谢产物堆积
孩子一般都比较好动,活动量过大,触发局部骨组织,关节滑膜炎症,或者在生长发育阶段新陈代谢不协调,造成代谢产物堆积,酸性代谢物无法清除,这些都会使肌肉产生酸痛感。原因3.胫骨内弯
在幼儿刚学习走路时,腿部的肌肉力量还不足,所以小腿的胫骨会向内弯曲,膝关节往外翻。等到幼儿腿部的肌肉有足够力量,能够支撑身体的重量,使其能正常走路,那么身体的这两种畸形就会得到矫正。但还是会有少数幼儿无法适时矫正,这时幼儿就会经常无意识地绷紧腿部肌肉,生长痛也就随之产生。生长痛如何缓解?
●如果孩子疼痛难忍,难以入睡,家长可用热毛巾或暖水袋对孩子疼痛部位进行按摩或热敷。●疼痛发作比较频繁期间,注意让患儿多休息,适当减少运动,让肌肉放松,不进行剧烈活动。●转移注意力是让孩子忽略疼痛的有效方法。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父母可以给孩子讲讲故事、做游戏来分散注意力,不要让孩子过于专注酸痛感。生长痛的特点?
一、腿疼
生长痛主要发生在膝盖、小腿、大腿部位,主要是因为骨骼生长速度较快,而肌肉增长速度跟不上引起的。
而且疼痛是主要关节的区域,表现为双侧疼痛。一般发作的时间都不会太长,断则几秒,长则几个小时,而且疼痛的部位不会出现红肿和发热的情况。
二、肚子疼
而肚子疼也是孩子生长痛的表现方式之一,有些还伴有头疼,肚子疼主要是肠胃生长痛,而它的原理和腿疼相同,主要是因为孩子肠胃发育较快,而机体的血液一时无法供给而引起的肠胃痉挛。
这种痉挛每次疼痛的时间都不会太长,缓解后孩子并不会出现不适,而这种情况会在生长痛消失后随着消失的。
三、多发于夜间
生长痛最大的特点就是几乎都在晚上发生,在休息时疼痛变得明显,而在活动中往往感觉不到疼痛。
这主要是因为白天孩子一直在玩耍不太注意到疼痛,晚上休息注意力都在疼痛上面。
此外晚上生长激素分泌旺盛是骨骼生长的关键时刻,孩子也会更容易感受到。
生长痛如何与其它疾病区别?
小儿喊腿痛,除了生长痛外,还有以下几种病理性腿痛的可能:
软骨骨炎。这是一种无菌性局部缺血营养障碍性软骨坏死性疾病,好发于小儿大腿根部,以男孩为多见,与活动过度致局部损伤有关。多数病儿为单侧病变,疼痛随着运动而加剧,活动受限,常常跛行。
结核性髋关节炎。这种病多发生在学龄前儿童身上,发病较缓慢,一般是单侧患病。疾病早期患侧肢体酸痛,因此在小儿走路时姿势发生改变,以后疼痛逐渐加重,尤其是夜间睡眠时被痛醒。
风湿病。发病前多有发热、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咽喉炎、扁桃体炎、猩红热等病史。主要是膝、踝等大关节疼痛为主,局部可出现红肿热痛,全身有低热、疲倦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另外,化脓性关节炎也好发于幼儿的髋、膝关节等部位。患儿多有关节肿胀、剧痛、活动障碍等症状;骨软骨瘤亦多见于儿童,好发于四肢长骨末端;骨肉瘤则好发于青少年,疼痛为主要症状,局部可出现肿胀;急性白血病患儿常出现骨关节肿胀和压痛。
这些疾病都能引起腿痛,如何跟生长痛相区别呢?其实很简单,病理性腿痛都有一个与生长痛相反的特点:活动时疼痛加重,甚至活动受限,休息时疼痛减轻,病变部位常有红肿热痛等异常变化,只要注意观察就很容易区别。家长若不能辨明孩子出现的莫名疼痛,医院检查诊断,莫让生长痛掩盖了其他疾病的症状。
抓住生长痛,为骨骼加把劲
生长痛虽然给孩子带来了各种“成长的烦恼”,但是也表达出一个信号——骨骼快速生长期,抓住这个时期,通过充足的营养补充和合理运动,将为孩子一生的身高发育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我们都需要给骨骼补充什么营养呢?
骨骼支撑者——钙
钙是骨骼组成的重要元素。骨骼的生长要有充足的钙质,因此,孩子猛长期补钙已经是家长们的共识。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的每日钙摄入量为-毫克钙,在此期间要多吃含钙食物,如牛奶、豆制品、海带、虾皮等,若平时高钙食物摄入较少,可以考虑补充钙剂,来为骨骼储蓄充足的钙。
骨骼加油站——维生素D
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钙吸收,就像加油站一样,源源不断地把我补充的钙质运送到骨骼中去。如果维生素D缺乏,即使坚持补钙,也会因为钙吸收率低而造成人体缺钙,不被人体吸收的钙质会随着大小便排出体外,还会造成腹胀、嗳气甚至结石。
人体90%的维生素D依靠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通过自身皮肤合成,但是由于户外活动的限制,衣物、防晒物品、玻璃、环境污染、阴雨天等客观因素对紫外线进行了阻隔导致皮肤接受阳光照射的强度和时长不足,所以维生素D缺乏较为普遍,建议通过直接服用悦而维生素D滴剂补充,每天1-2粒,含-IU维生素D,可以有效促进钙的吸收,促进钙在骨骼上沉积,有助于孩子们的成长,缓解生长痛。
骨骼混凝土——蛋白质
蛋白质可以让骨骼硬而不脆、有韧性,经得起外力的冲击。所以要常吃富含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食物,如牛奶、蛋类、核桃、肉皮、鱼皮等。正常人不需要额外服用蛋白粉等保健品,蛋白质摄取过多反而对骨骼不利,会使人体血液酸度增加,加速骨骼中钙的溶解和尿中钙的排泄。
骨骼保卫者——镁
人体60%-65%的镁存在于骨骼中。专家表示,在新骨的形成中,镁起到重要作用。骨骼中镁一旦缺乏,会让骨头变脆,更易断裂。紫菜、全麦食品、杏仁、花生和菠菜等都富含镁,多喝水也能促进镁的吸收。
骨骼稳定剂——钾
钾元素的主要作用是维持酸碱平衡,参与能量代谢和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这对于骨骼的生长和代谢是必不可少的。钾能够防止钙流失,使骨骼更硬朗。要想补钾,多吃香蕉、橙子、李子、葡萄干等水果,西红柿、土豆、菠菜、山药等蔬菜以及紫菜、海带等海藻类食品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钾补充剂最好不要轻易服用,因为它可能对心脏不利。
来源:陕西西地母婴天地+人之初杂志+育儿须知+父母堂,供交流学习使用(非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