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关节炎之细菌性关节炎
2017-6-1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感染性关节炎是由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等微生物侵入关节造成的关节炎症。最常见的受累关节为膝关节和髋关节。90%的感染性关节炎为单关节发病。下面详细介绍细菌性关节炎。
细菌性关节炎:关节在正常情况下是无菌的。细菌侵入关节可以通过血源途径,经由滑膜进入关节;或通过临近的软组织感染灶、骨髓炎症直接侵入关节;或由关节手术、创伤、穿刺、注射药物时带入。
细菌性关节炎治疗原则:一是早期采取恰当的有效的抗生素治疗;二是充分的关节引流;三是充分的对症支持治疗。
细菌性关节炎的首要治疗是采用抗生素治疗。当临床怀疑细菌性关节炎时,应立即采取滑液标本,根据病人滑液白细胞计数大于/mm3,糖含量低于40mg/dl,乳酸含量增加,多核白细胞大于90%,还有病人的年龄、病史、症状、体征、易患因素、诱因等,可以确定为急性细菌性关节炎,应立即大剂量抗生素治疗。可根据病人的临床特征及滑液性状、涂片检查结果等初步估计可能的致病菌。革兰阳性球菌首选萘夫西林30mg/kg,每日6次,革兰阴性球菌首选青霉素U/kg,每日6次,革兰染色阴性杆菌首选庆大霉素1.5mg/kg,每日3次,或哌拉西50mg/kg,每日6次,可疑为其他细菌时,首选萘夫西林30mg/kg,每日6次,或者庆大霉素1.5mg/kg,每日3次。当细菌药敏结果出来后,据初选抗生素的疗效酌情调整药物。抗生素剂量要足,为常规剂量的2~3倍。给药途径为胃肠外给药,因滑膜是高度血管化组织,抗生素很容易从血循环进入关节腔内,使关节腔内药物浓度达到有效剂量,而不需要将抗生素直接注射入关节腔内。因关节腔注射除可增加关节内感染机会外,尚可产生化学性滑膜炎。疗效判定要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滑液白细胞和细菌培养。胃肠外给药应维持到临床症状、体征开始好转,滑液白细胞计数开始下降,糖含量增加,一般为2周左右,继之改用口服抗生素维持,时间1~2周。
细菌性关节炎的另外一个治疗原则就是关节引流,分穿刺引流、关节镜引流以及手术引流三种方法。
细菌性关节炎的对症支持治疗也是很重要的。急性期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营养,必要时可输血或白蛋白。可用石膏、夹板、牵引限制患肢活动,防止感染扩散,减轻疼痛。急性期炎症消退后,及时开始主动和被动关节活动,预防关节强直。关节强时的要注意功能锻炼。关节畸形者可以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