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炒作的冠军刘玉坤拼命走在涅槃路上

2023-4-2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昔日的残奥会冠军,退役后的生活却“被炒作卖金牌治病”。刘玉坤终其一生都在追赶普通人的脚步,在“拼命”中找寻自己的价值。

02:12

刘玉坤是谁?很多人看到这个名字都会感到陌生。

今年62岁的刘玉坤在网上有很多标签:“残奥会冠军”、“打破六项世界纪录”、“被炒作卖金牌治病”。这些标签,概括了刘玉坤运动员生涯的成就与窘迫。

她的前半生,因意外失去一双小腿,却与竞技体育结缘;

她的后半生,因伤病向生活低了头,却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出路。

熟悉刘玉坤的人都会叫她一声“刘姐”。在大伙眼中,无论春夏秋冬,刘玉坤总是身着一条长裤,用来遮挡假肢。这双假肢,曾是她的梦魇,也为她带来机遇。

刘玉坤说,自己是退役运动员当中,为数不多的“混得较好的”:干过火车售票员、医院企划专员、接过大小品牌代言。如今,组建起志愿者团队、服务各类体育赛事,事业干得风生水起。

她终其一生追赶普通人的脚步,在“拼命”中找寻自己的价值。

(刘玉坤在北京接受正观新闻专访)

“假肢”

见到刘玉坤,是她忙完冬奥宣讲会的第三天,她精神头很好,穿戴着假肢的双腿走路时有些跛,但每一步都踩得稳当有力。

刘玉坤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作为冬奥会宣讲团的主力演讲员,刘玉坤每次都担当着压轴的角色。这个从“黑土地里”走出来的女人,身上有一股子劲儿。她在台上讲得深情,观众在台下听得投入。

长时间的站立总会让刘玉坤感到有些疲惫,她想找个地方坐一下,可面对簇拥而来、要求合照的粉丝,她只能打起精神,露出“职业般”的笑容。刘玉坤终究如自己所愿,“活成了一束光”,年轻人从她的故事里汲取到温暖与力量。

(巴塞罗那残奥会A3级别铁饼金牌)

刘玉坤是后天残疾的。

年,19岁的刘玉坤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重型机器厂一名学徒。焊缝时,一吨多重的钢板坠落将整只左脚砸碎,刘玉坤陷入昏迷。醒来时,她的左小腿已经被截肢,右小腿打满石膏。

“人在倒霉的时候喝凉水都塞牙。”住院期间,刘玉坤的右小腿出现坏死,唯一的选择就是截肢。此后,原本1.72米个头、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只剩下1.5米带残疾的躯体。

刘玉坤将这段回忆称为“黑暗的日子”:不敢出门、想不出怎么活。更加难以接受的是街坊邻里的闲言碎语:“你家得干多少缺德事,才能遭此报应。”字字诛心!

(年进入机器厂当学徒的刘玉坤)

刘玉坤曾选择最幼稚的方式解脱自己——自杀。喝农药、卧火车轨、割腕、跳楼,四次自杀都被人救下。刘玉坤身边离不开人了,家人害怕她再做傻事。“救活你不是为了让你再次赴死!”这是刘玉坤母亲含泪说的一句话,同时也深深印在刘玉坤的心里。

年7月,刘玉坤在上海第一次接触假肢,心理上开始尝试面对缺陷与不幸。她渴望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也迫切希望得到他人认可。“上天让我失去一双小腿,那我就踩着假肢与命运抗衡。”

“种梦”

“就是这个坚强的女孩,让义勇军进行曲在五环赛场响起。话筒中传来她激动的声音,带给了我多么震撼的惊喜!”这段话是年6月,现任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田麦久写给刘玉坤。

没有田麦久,就不会有冠军刘玉坤。

(田麦久年6月写给刘玉坤的诗)

年,刘玉坤站在了巴塞罗那残奥会的领奖台上,五星红旗在眼前缓缓升起,义勇军进行曲响彻天空。刘玉坤打破当时A3级铁饼世界纪录,卫冕冠军!

刘玉坤亲吻金牌,流下泪水。脑海中浮现的,是年在北京工人体育场、自己与田麦久的偶然相遇,改变了刘玉坤的人生走向。

那年,刘玉坤26岁,她已经重新返回机器厂,谋了一份资料员的工作,跟随自己多年的假肢也到了该更换的年限。

刘玉坤来到北京,中转去上海定做新的假肢。偶然的机会,她走进工人体育场。田径场上,奔跑的、训练的都是残疾人,他们在备战纽约残奥会。从未见过这种场面的刘玉坤在看台上伫立了很久,“残疾人也能参加体育比赛?”她的表情由惊讶变成惊喜,又从惊喜变成渴望。

不远处,作为田径教练的田麦久一眼就注意到看台上这个1.7米左右的小姑娘,打量许久,愣是没看出这姑娘有啥毛病。

(26岁的刘玉坤)

“你哪里不好?”

“我......我挺好。”刘玉坤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是个残疾人。

“没关系,你哪不好?”

刘玉坤指了指自己的小腿,“我下边是假肢。”

带过许多残疾人运动员,但像刘玉坤这样、用假肢走路这么稳当的女孩,田麦久还是第一次遇见。

“你条件这么好,只要不怕吃苦,以后是可以为国家升国旗的人。”

田麦久的这句话,在刘玉坤内心种下一个梦,一个“当运动员、夺冠军”的梦。此后,刘玉坤在田麦久等人的帮助下,顺利进入体育系统,成为国家第一代残疾人田径运动员,开启自己28年的竞技体育生涯。

回忆过往,刘玉坤说:“就像是突然找到了归宿一般,一头扎进竞技体育当中。”刘玉坤用超负荷的训练、优异的成绩证明着自己,证明着“残疾人不是废人,也可以在擅长的领域取得成绩。”

随后,刘玉坤频繁登上体育报纸的头条,她也有了新的称号——“三铁公主”:包揽全国第一届到第五届、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第四、五届伤残人运动会二十一枚金牌,打破五项世界纪录。年巴塞罗那残奥会上打破当时的世界纪录获得A3级别铁饼冠军。年,刘玉坤被选为奥运火炬手。

(年刘玉坤被选为奥运火炬手)

“炒作”

最近几年,刘玉坤才在网上看到自己“卖金牌治病”的新闻,她否定了这一说法:“退役后经济是真的困难,但金牌和奥运火炬是不可能卖的。”

年,年过半百的刘玉坤参加了自己运动员生涯的最后一场比赛,在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女子铅球F58级比赛中夺得铜牌。赛后采访,刘玉坤说“因为对体育的热爱”。实际上,刘玉坤是因为经济困难,“25万元的奖金,可以缓解生活压力。”

多年来超负荷的训练、比赛,使刘玉坤落下病根。颈椎、腰椎和脊椎受损严重,腿部亦有滑膜炎积水、囊肿。最痛的时候,坐下来根本无法直腰。即便是这样的身体状况,刘玉坤依然带伤训练。

(手指因长期高强度的训练已经变形)

年,54岁的刘玉坤“被迫”选择退役,“因为比不过年轻运动员。”对于残疾人运动员来说,虽然没有退役的年龄限制,但一茬一茬年轻运动员的加入,让54岁的刘玉坤感到压力的同时,内心充满抗拒:“退役意味着失业,国家不会管你退役后的生活。”

一个月后,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某一路公交车上,几乎每天都会出现一个熟悉的身影。她身着带有五环的运动服,面对着窗外,一坐就是一整天。偶尔会遇到几个熟人,寒暄过后,又恢复平静。这个人正是退役后的刘玉坤。

用刘玉坤的话说:在一个大院儿里训练,人际关系简单、日常生活单纯。突然从固定的模式中抽离出来,职场上的规矩及为人处事的能力都需要学习,生活怎么过怎么别扭。

没有比赛,意味着失去了奖金收入,每个月仅靠机器厂多元“工伤补贴”,难以支撑刘玉坤的治疗费用。“可除了体育训练和比赛,我什么也不会。”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刘玉坤家对面,有一个火车票代售点,玻璃窗上贴出“招聘”字样,刘玉坤心动了。一个月元工资,虽然不多,但也算得心应手。哪成想几个月后,代售点关门了。

(刘玉坤多年来一直坚持倒立)

年,失业的刘玉坤只身来到北京。医院想借刘玉坤的“冠军”医院,表示愿意免费为她治疗。前提是,刘玉坤恢复后一年内不能离院,为医院做广告宣传。

刘玉坤答应了,“管它呢,只要不花钱能把我的病治好,怎样都行。”

医院确实把困扰刘玉坤多年的“病根”治好了。同时,请来一些媒体、以“昔日冠军卖金牌治病”为噱头大肆宣传。

刘玉坤回忆道:“医院这样操作我并不知情,也没有人告诉过我要这样宣传,只让我安心治病恢复就行。”但刘玉坤接着说,“医院其实就是炒作,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人眼球。”现在想想,即便是当时知道了又能怎样,自己毕竟得治病啊。

刘玉坤把这件事形容成自己人生中的“负面”,但她不后悔当时的选择:在生活和病痛面前,人首先要选择活下去,“救活我不是让我再次赴死的”。这是刘玉坤母亲教会她的道理。

“涅槃”

如今,刘玉坤的身份是“五星级志愿者”。为迎接年冬奥会,她加入到冬奥会宣讲团,组建起旱地冰壶志愿者团队进行推广,创建了“刘玉坤志愿服务队”备战冬奥。

(刘玉坤加入年冬奥会宣讲团)

刘玉坤说,自己是退役运动员中,为数不多的“混得较好的”。

“很多运动员退役后是有落差的,尤其是残疾人运动员,很难进入教练梯队,混得好的能进入残联,混得不好的只能在社会上寻找出路。”事实上,脱离了体育系统,运动员或将面临各式各样的挑战:文化水平不高、工作难寻、不懂职场规矩、为人处世能力薄弱。其中,经济来源是一道坎,可能会绊倒很多退役运动员。

采访当中,刘玉坤想起自己曾经在黑龙江队的一名男性队友,退役后断了联系。“前几年他来北京找工作,说是退役后在黑龙江给人家当保安,一个月多元的工资,基本生活都保障不了。”

这件事带给刘玉坤很大的震撼:昔日共同拼命、为国争光的队友,退役生活却困难重重、无人问津。悲凉、惋惜涌上刘玉坤心头。

刘玉坤承认,相比于大多数退役运动员,自己算是幸运的。

年,刘玉坤走上了《星光大道》的舞台。整个演出过程,刘玉坤都未露出假肢。她内心倔强,不愿被别人区别对待。这场表演,让很多人记住了刘玉坤,也让一些品牌看到了刘玉坤故事背后的商业价值。

品牌方的橄榄枝接踵而来,刘玉坤给某个白酒品牌做起了代言。这两年,随着直播带货的兴起,不少公司邀请刘玉坤帮忙带货。刘玉坤全都拒绝了,“因为无法把控产品质量。”

(刘玉坤年参加《星光大道》)

退役后,除了挣钱保障生活,刘玉坤将大多数时间都花在志愿服务上。志愿捡拾垃圾,她一年里爬遍北京城周边的山;志愿栽种树苗,她跟着团队一口气骑百公里自行车;志愿推广垃圾分类,她挨家挨户敲门宣传......志愿者团队里,很多人不知道她是残疾人,刘玉坤也不会主动提及,“害怕他们知道后,就不带我了。”

渐渐的,刘玉坤开始专注服务各类体育赛事。在她看来,用“志愿者”身份回归赛场,也是对自己体育生涯的延续。刘玉坤终究还是回到了自己热爱的赛场上。

刘玉坤说,看到运动员们在赛场上“拼命”,自己的激情也被再次点燃。“会有一种错觉,一种‘还能上赛场比赛’的错觉。”但她心里清楚,回不去了!

个小时,是评选北京五星级志愿者的标准。仅北京市,每年投身志愿服务的人很多,做志愿者的目的各不相同,坚持下来的却是寥寥无几。刘玉坤是第一批“北京五星级志愿者”。

加入冬奥会宣讲团的刘玉坤“很忙”,她奔走在不同的演讲台上,一点点回忆、讲述自己与奥运之间有趣的故事。

(刘玉坤退役后参加志愿服务)

这些年,有人劝过刘玉坤:“其实不用这么拼命的。”也有人在背后说:“刘玉坤在做秀。”

只有刘玉坤心里知道,“这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接受的过程。”后天残疾的自己,终其一生都在追赶普通人的脚步,渴望获得正常人般的对待。

刘玉坤最近正在读三毛的《万水千山走遍》,书中“相信上天的旨意,发生在这世界上的事情没有一样是出于偶然,终有一天这一切都会有一个解释。”让刘玉坤找到共鸣。

退役后的刘玉坤,还在路上。

正观记者李鑫发自北京

编辑:石闯马少剑

统筹:石闯

转载请注明:
http://www.zhenqiutoys.com/hmyys/153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